字号:

2009年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亮点 粮食“六连增”

时间:2009-12-26 16:04   来源:人民日报

  粮食“六连增”,是2009年经济运行中最突出的亮点。粮食在连续五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的台阶上。

  粮稳天下安。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重自然旱灾双重困难,“六连增”着实来之不易。这是近年来中央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成效,是亿万农民辛勤汗水的结晶。“六连增”使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赢得了主动,为全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夯实了基础。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支农政策不断强化,稳定粮食生产形成合力

  “国家扶持政策很实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拍着车轮有一人多高的拖拉机,哈尔滨大用农机合作社董事长林永明高兴地算起了增收账:农机补贴帮了大忙,入社农民人均收入6500元,比去年增加了500元,合作社4万多亩地产粮2.2万吨。

  连续六个1号文件,连续六年增产。这是数字上的巧合,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近年来,中央强农惠农政策连续稳定、不断完善,持续激发了农民务农种粮、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技人员爱农兴粮的积极性。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农业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断蔓延,粮食生产关键时期遭遇历史罕见的大旱,连年丰收后粮食生产容易出现麻痹放松现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央继续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稳定粮食发展不放松。去年底新增4万亿投资中,加大了向农业农村的倾斜力度,安排农村沼气、优粮工程、标准粮田等农业投资200.5亿元。200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中突出加强农业基础的保障作用。2009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锁定加强农业基础。中央财政支农资金7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四项补贴达1230.8亿元,增长19.4%。

  中央明确要求,各地区要积极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同时,发布《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增粮千亿斤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进一步营造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各地出台配套措施,千方百计加大对粮食生产和农业的投入。

  粮食收购托市,农民种田托底。为确保粮食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今年国家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每斤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国家还扩大了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品种和范围,完善农产品国际贸易调控政策,这些措施的推出,有效稳定了农产品市场价格。

  政策定,人心稳。中央决策得当、部署有力,各地积极响应、落实得力,推动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据统计,今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将增加3400多万亩,是近4年来增加最多的一年。粮食丰收、粮价提高有效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09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同比增长8.5%。扣除物价因素,农民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

  粮食生产探索发展方式之变,科技兴粮积累新经验

  “高产示范田实在、管用!”

  ——科技兴粮的威力,让湖南湘阴白泥乡马头村陈腊春老汉感受颇深。“今年虽然遭遇了旱灾,但晚稻产量仍然达到了600公斤以上,比去年增产100公斤。”

  产量背后见水平。粮食实现“六连增”,并且连续3年在1万亿斤的台阶上稳定发展,除了政策推动,还在于这几年科技兴粮探索了新思路、积累了新经验,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

  “大学堂”建到农民家门口,高产攻关示范集成技术、集合力量,带动粮食主产区大范围平衡增产。2009年,农业部粮棉油万亩高产示范片由上年的600个增加到2600个。同时,各地整合资金,建设省级高产创建示范片1300多个。通过高产创建,各地培育了一批接受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小农户,技术应用到位率95%以上,全面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科技创新增添新动力,农技推广改革提速,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格局开始形成。近年来,农业部门致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广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粮食品种的优质率和良种良法的到位率都得到普遍提高。农业部、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50个主要农产品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集聚各方面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重点解决生产中的突出技术问题,有力促进了粮食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同时,满足农民科技需求,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农业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农业机械化“龙口夺粮”功不可没。2009年全国农机总动力预计达8.75亿千瓦,同比增长6.4%。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将超48.8%,连续4年增幅在3个百分点以上。

  同心抗灾保丰收。面对去冬今春小麦遭受的严重旱灾,国家防总启动I级抗旱应急响应,财政部提前下拨四项补贴1116亿元,支持抗旱和春耕生产。农业部提出“分类指导、水肥并进、早促早发、防控病虫”的科学抗旱技术路线,各地迅速行动,指导农民科学抗旱。在秋粮生产关键时期,各部门通力合作,旱区迅速动员,有效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好一个“六连增”!在举国全力应对冲击之年,粮食丰收提振了信心,国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管理通胀预期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坚定了决心,人们更清楚地看到,中央在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中不断加强农业基础的深远意义,而我国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粮食安全必须警钟长鸣,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还需加力。 (本报记者  张  毅  陈仁泽)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