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首页 | 要闻 | 本网关注 | 代表委员面对面 | 最新消息 | 新闻发布会 | 热点话题 | 视频 | 提案议案 | 权威解读 | 代表委员之声
字号:
民建中央关于加快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提案

  时间:2008-03-13 11:06    来源:人民网     
 
 

 

  2004年,亚洲开发银行在发布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得出“环京津地区目前存在大规模的贫困带”的结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突出重点,便于分析,我们选择了其中与北京接壤的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三市的2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进行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这25个县的经济与京津远郊的15县基本上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但20多年后,相互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却形成了巨大的差距。据调查表明,这些县总人口828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2%,贫困村3004个,占全省贫困村的42%。2006年底,25个县贫困人口167万人,占总人口的20.1%。2005年,25个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162元,最低的赵家蓬区仅有1160元,其中1719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00元左右。25个县人均生产总值6325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76元,仅分别为北京远郊县的1/4、1/10。人均生产总值最低的尚义县仅有3927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低的康保县仅有37元。在不少县,“户里穷、村里空、乡镇背着大窟窿(负债);行路难、吃水难、脱贫致富难上难”是真实的写照。造成贫困的原因除了当地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群众较低的素质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隶属于张家口和承德的很多县在建国后的很长时间内一直被列入为军事禁区,国家对这些地区的政策基本上是不修路、不输电、不上工业建设项目,对外开放时间滞后了近20年,因而错过了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先期开放发展的两个战略机遇期,造成了多年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太多,导致工业基础薄弱,交通、能源、电力、通讯、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的状况,逐步拉大了与开放地区的差距,使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周边地区。

  二是政策原因。长期以来,河北一直作为京津地区的生态保护屏障,肩负着为京津阻挡风沙、水质净化和水源供给的任务。北京地区81%的用水和天津地区93%的用水来自于河北。为了保证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河北还必须随时为北京做好紧急供水的准备。因而,目前环京津带贫困地区不仅不能上涉及水源的新项目,而且原有不利于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项目也进行了关停,河北环京津周边的县在发展上受到了很大限制与损失。对因保护环境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家尚无给予明确的合理补偿政策。

  为此,我们建议:

  1、尽快制定实施《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由于环京津周围贫困地区的发展滞后,因此,京津冀区域的发展受到了“短板”现象的严重制约。如果不制定特殊的战略措施和优惠政策,尽快改变这一区域贫困落后的状况,不仅将制约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北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乃至影响国家经济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建议国务院成立专门协调机构,打破行政区划,研究制定《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设立环京津贫困带发展专项资金,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解决这一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问题。

  2、建立跨区域有偿用水和环境治理受益的补偿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京津不应再无偿享受来自周边贫困地区在自身资源匮乏条件下所输送的水源和环境治理的成果,应采取合理补偿的方式对这些地区给予“反哺”,建立合理的市场化水资源配置机制。按照“谁治理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制定水资源使用权益损失补偿政策、工业发展权益损失补偿政策、生态管护补偿政策等,以促进京津周边贫困地区的发展。

  3、建立长效的经济协作发展机制。应加快京津与冀之间的市场对接、产业融合,优先向环京津贫困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将产业链向周边地区延伸。积极探索建立京津冀“双赢”或“多赢”的区域间协作发展机制,充分吸纳京津周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将支持周边贫困地区的发展作为京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建立长效的支持机制。(人民网记者董宇 整理)

 
编辑:贺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