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外】
3月7日,广州市民徐浩华起了个早,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挂号处排了40多分钟队,终于拿到一张下午3点多的号。“这都不错了。我昨天来迟了点,所有号都拿完了。”
看个咳嗽,为什么不去社区医院呢?“你以为我想这样排队啊,可社区医院医疗水平、设备、药品都跟不上,还是去大医院放心点。”徐浩华的话,反映了普通市民的共同心声。广东一项面向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仅有22.5%的人生了病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记者了解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广州市越秀区6家社区医院签订帮扶协议后,定期派出顶级专家前往这些社区医院坐诊。但这些在大医院一“号”难求的专家,到了社区医院竟然坐起了“冷板凳”。
【会场内】
“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社区医院偏冷的状况,成了政协委员们的话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重点健全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社区医院尽快热起来,是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重要途径。
保障投入,改进服务
“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主管卫生的副市长华博雅说,按照这样的定位,社区医院应当成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疾病控制等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但从目前来看,社区医院设施、诊疗水平等,客观上与大医院之间确实存在较大差距。
为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无锡每年按人均30多元的水平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予补贴;同时对社区现有医务人员开展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并协调市级医院支持社区卫生发展,派出高水平医生去社区医院坐诊。
“但是,社区医院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贴近社区居民,熟悉服务对象。”华博雅认为,社区医院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更好更人性化的服务取胜。
分级考试,多出人才
“一方面要保障投入,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社区医院最缺的还是人才。”四川乐山市主管卫生的副市长徐建群委员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她说,目前存在一个情况,一些社区医院的医生水平高了,就千方百计找机会往大医院挤;而另一些致力于社区卫生事业的人因为难以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又不能如愿成为社区医生,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的社区医院,既引不到人,也留不住人。
“目前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难度太高,能通过的人毕竟是少数。”她建议,可考虑仿效驾驶员资格考试,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几个等级:等级最高的,考试难度最大,通过者可以去大医院执业;等级次之的,考试难度也相应降低,通过者可进入社区医院。“通过这种改革,可望建立一种社区医院人才供给的长效机制。”
创新制度,以大带小
厦门市主管卫生的副市长郭振家委员说,目前,厦门市社区医疗的门诊量只占全市门诊总量的10%;反过来,大医院新建了不少,还是门庭若市。为此,厦门创新制度,让大医院整合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医疗集团,以大带小促进社区医院加快发展。
郭振家认为,社区医院缺乏人才,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只有通过一定的制度将大医院和社区医院捆绑起来,将社区医院变成大医院的分部;同时建立有效的利益机制,在收入、职称、培训等方面给予他们稳定的政策优惠,才能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人才分布合理化。
“患者都是跟着医生跑的,自己信任的医生到了社区医院,他也愿意到社区医院看病。”郭振家希望,通过3—5年,将社区医疗门诊量提高到全市的30%—40%。 (记者 贺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