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首页 | 要闻 | 本网关注 | 代表委员面对面 | 最新消息 | 新闻发布会 | 热点话题 | 视频 | 提案议案 | 权威解读 | 代表委员之声
字号:
我从基层来:新农村要靠新农民

  时间:2008-03-02 15:32    来源:人民网     
 
 


  侯自新代表――
  日常节能莫小视

  本报记者 曾华锋

  


  “你看,像这种成‘n’形的灯管就比白炽灯省电多了。”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原校长侯自新指着北京京西宾馆房顶的灯管对记者说:“但是,我在基层调研时发现,白炽灯使用较为普遍。商场里白炽灯的销售业绩也不差。这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节能意识有待提高,国家也应对公共场所、民用建筑里的耗能设施下达节能指标。”

  侯自新说,我国能源供应紧张,节约形势严峻。随着国家财力的改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度提高,轿车进入百姓家庭,空调器等高耗能产品的普遍使用等,使得工业之外的能源消耗比例明显增大。侯自新还在调研中发现,我国民用建筑等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材料很少,绝大部分是高耗能建筑。

  侯自新建议:“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时,要下达带有约束性的节能指标,强制实施,限期达标;鼓励支持在建筑业中使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并逐步限制、淘汰不保温材料的使用;国家对在公共场所大量使用的高耗能设施如空调器等,要设定使用限制要求。”

  孙开林代表――

  新农村要靠新农民

  本报记者 于春晖

  

  “建设新农村,转移支付很重要,但根本还是要靠自己!”来自欠发达地区的代表、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尧治河村支书孙开林和记者谈到建设新农村的话题时,深有感触。

  这位来自鄂西北大山区的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修路开矿,甩掉了贫困的帽子。“矿有开完的一天,吃祖宗的饭,不能不想到子孙的碗。”孙开林和支部其他成员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又琢磨起了发展经济的新办法。村里的两条河流量不大,但落差大,利用这个天然条件建设水电站,给乡亲们又带来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

  在孙开林看来,建设新农村,得实惠的是农民,建设主体当然也应该是农民。城市支持农村,政府扶持必不可少。“可是,国家太大了,农村人口这么多,说‘工业反哺农业’,反哺能‘哺’多少人?‘城市支持农村’能支持到啥程度?”孙开林代表说,现在国家农村政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新农村建设根本还靠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新农村首先要有新农民。孙开林建议,国家的政策对头,要继续加大培训农民的力度,帮助农民提高技术水平、文化素质。农民自己也要多学习,多提高。这样,致富的门路才会更多,新农村建设得才会更快。

  范现国代表――

  龙头企业促增收

  本报记者 冯华

  


  “我算过一笔账,我国每年粮食产量9000多亿斤,如果1斤粮食增加1毛钱的收益,农民就能多收入900多亿元,如果每斤增收2毛钱,农民就能多收入近2000亿元,这是多么巨大的一个数字啊!”谈起农民增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华龙集团董事长范现国先跟记者算了一笔大账。

  范现国认为,要提高种粮效益,关键在解决好农产品的“出口”问题,即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通过粮食深加工和粮食转化来提升农产品价值。“发达国家粮食深加工的产值是原粮产值的4―6倍,我国粮食深加工的产值却仅为原粮产值的60%左右,潜力空间很大。”

  “龙头企业在完善农产品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范现国介绍,华龙集团通过订单合同带动农民种植优质小麦,普通小麦每斤售价7毛多,优质小麦则能卖到9毛钱。

  “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范现国说,目前我国农业深加工企业存在增值税“高征低扣”现象,希望国家能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提升“农”字号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带动农业发展。

  (本栏目人物肖像由马国英绘)

《人民日报》 (2007-03-12 第06版)


 
编辑:齐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