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首页 | 要闻 | 本网关注 | 代表委员面对面 | 最新消息 | 新闻发布会 | 热点话题 | 视频 | 提案议案 | 权威解读 | 代表委员之声
字号:
美《侨报》:新鲜元素: 以人为主题的政改突破口

  时间:2008-03-12 09:33    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3月11日电 美国《侨报》3月10日发表社论《新鲜元素: 以人为主题的政改突破口》说,“顾秋落而晓秋至,闻絃歌而知雅意”,正如此次人大常委会报告中所说,“改革创新”是人大制度旺盛生命力之源泉,如何结合国情,以“新鲜”元素为突破口,推进政治改革,考验崛起转型中的中国。

  社论摘录如下: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8日下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会上,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相较5日上午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政府工作报告,海外媒体对于中国最高权力机构这份工作报告的关注并不多。

  在一些外媒看来,中国改革步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开始凸现,所以该报告所述的今年立法重点,即可归纳为“影响社会民心稳定的议题”;而在政治改革方面,外媒称人大报告重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政体不是‘三权分立’,也不是‘两院制’”,皆中共一贯立场。

  新闻求新,此次人大常委会报告其实大有“新鲜”富矿可挖。无论在总结过去5年人大工作“新鲜”经验时,还是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处理立法矛盾时,亦或宣布今年拟审议的20部法律草案时,都有“新鲜”元素贯穿。

  这些元素首先在于鲜明突出“人”之主题,使其统领全局又细指各端。该报告强调“立法为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确保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作为人类社会的实践理性,法律旨在建立人之秩序,故需围绕“人”来制定,这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让理性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为人之生活提供最大可能的确定性,这是启蒙运动倡导的理念,更是公民社会的目标。德国法学家康托诺维兹的法学认识三元论亦称,除“应然面”(how)和“实然面”(what)外,法律需讲求“理念面”(where),即始终以解决人性基本尊严、权利等为方向。

  此次人大报告强调的“立法为民”理念,在人大制度“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之建制宗旨中即有体现。但从人大历史上首次立法听证会的举行,到《监督权》、《物权法》等的颁布,“立法为民”理念真正开始全面落到实处,恐怕还是近几年的事。

  “新鲜”元素还在于背景。此次人大报告称,今年是中共十七大后第一年,也将是新一届人大履新第一年,还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举行。该背景为深入落实“人”之主题提供契机。十七大后,步入而立之年的改革化繁为简,经济模式转为“科学发展”,社会模式转为“公平优先”,行政模式转为“公共服务型”,加上北京奥运倡导“更快、更高、更强”之人文理念,皆以“人”为主题。在此背景墙下,今年人大无论是审议《食品安全法》、《选举法》、《国家赔偿法》等20部新法或法律修正案,还是扩大人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都更有“合力”之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新鲜”背景下的“新鲜”主题,颇具信号意义,正看作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突破口。

  政改突破口之一在于厘清定位,即如何藉“人”之主题,厘清并落实人大与行政机构、执法机构的关系,以加强权力监督。相比依“三权分立”建立的西方议会,人大作为立法权构,享有更高的权力,政府、法院等国家机构都由人大产生,向人大负责,凸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之特点。但是,当权力落实于群体,而非落实于“人”之个体,再好的建制初衷,有时也难免流于空泛,带来“橡皮图章”的色彩。因此,人大的定位能否厘清,端看在人事权、监督权等实在的、涉及人的权力上,能否获得超越行政与司法部门的地位。 

  突破口之二在于突出监督。政改的核心之一在于加强权力监督。西方的“三权分立”倡导分权制衡,一定程度上有助遏制腐败,但腐败在西方民主体制下依然比比皆是。中国可结合国情,在最高权力机构,落实以“人”为本,推出旨在监督行政和执法机构权力实施的高质量公共政策。

  “民意炮手”、“吵架的大会也是团结的大会”……“新鲜”背景下召开的“两会”,代表们更有“新鲜”的表达和期许,代表们参政热情之高,提案之多与广,都已是媒体关注到的可喜变化。

  但人大作为最高权力机构,其核心作用并非收集民意,而是在各利益团体的朴素民意与国家决策过程之间实行“有效的政治沟通”,藉辩论、表决等民主科学手段,集中上升为高质量公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以政策法律来监督权力,完善权为“人”所用,进而推进政改。

  政改突破口之三在于加强立法,即如何藉“人”之主题,推出更多旨在拓展“人”之权利的法律。

  经济自由唤醒了中国人更多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已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将言论自由列为“宪法第一修正案”,中国如何基于宪法第35条“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之精神,推出完备的《新闻法》、《出版法》、《集会游行法》等,切实保障“人”之言论自由等基本权利,顺应“人”之需求,既挑战人大未来立法工作,也是中国政改突破口之一。

  “顾秋落而晓秋至,闻絃歌而知雅意”,正如此次人大常委会报告中所说,“改革创新”是人大制度旺盛生命力之源泉,如何结合国情,以“新鲜”元素为突破口,推进政治改革,考验崛起转型中的中国。

 
编辑:贺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