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李钧德、杜宇)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凌解放(二月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感叹:现在的图书太贵了,一套《二月河全集》,最便宜的简装本也要300多元。有的人买不起又想看,只好买盗版书。连作家自己都嫌自己的书卖得太贵,可见书价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了。
俗话说,粮食补身,书籍补脑。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尽管有了互联网和“电子图书”,但传统形式书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七大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要求。提高全民的阅读率,让群众读到更多、更好的书籍,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由之路。书价过高,想读书的人买不起,必然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障碍。
书价太高,主要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出书门槛降低,图书界抄袭拼凑成风,书籍装帧看起来高档豪华,内容却严重同质化,读者买书感到不值;二是图书出版市场管理机制不健全,定价随意性大,造成书价虚高。
把过高的书价降下来,首先需要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为作者提供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氛围,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写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书,使读者感到物有所值;其次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监管,规范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发行成本,让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买到质优价廉的图书。
当然,对图书的价格,不能一概而论。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读物或学术著作,要么设立出版基金补贴出版,要么强制出版社提高作者的版税,给精神创造活动足够的尊严。价格监管也可相对宽松一些,毕竟,读者是在“学艺”,多交点学费未尝不可。这方面不妨借鉴经济宏观调控的办法:“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