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首页 | 要闻 | 本网关注 | 代表委员面对面 | 最新消息 | 新闻发布会 | 热点话题 | 视频 | 提案议案 | 权威解读 | 代表委员之声
字号:
苏荣:坚定地走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时间:2008-03-06 09:47    来源:新华网     
 
 

 

        坚定地走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竞超 摄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接受新华网专访。新华网 陈竞超 摄

向江西书记省长建言

    新华网消息 最近,中央决定江西省为全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省份之一。江西是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今年年初又遭受了一场50年不遇的雨雪冰冻灾害,输变电线路损毁严重,农业、林果业损失较重,不少工业企业因停电也一度停产减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江西如何探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路子,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做客新华网,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本次访谈由新华网与新浪网合作。(访谈策划:徐金鹏,编辑:刘菁、蓝天蔚)

    主持人:防范和抵御自然灾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听说今年春节您和江西的许多干部群众一样没有休息,始终坚守一线指导抗灾救灾。欣慰的是,在这次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面前,江西经受住了考验。

    苏荣:这次江西遭受的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历史罕见。面对严重灾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中央有关部门、兄弟省市和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战胜这场严重灾害,对我们来讲是一次十分严峻的考验,它考的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执政能力,考的是军民紧密团结战胜困难的意志力。2月24日,全省城乡提前全部恢复供电。2月28日,全省电网抢修取得全面胜利,比预定时间提前了8天,仅用了22天就完成了3个月才能完成的攻坚任务。目前,全省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

    实践证明,冰雪压不垮我们江西人民,也压不垮我们江西的经济,反而在全省人民心中树立起了一座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精神丰碑,拉紧了党和人民以及军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作为省委主要负责人,到抗灾救灾的第一线去,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理所应当。省委省政府班子成员都是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灾害最严重的那段日子里,吴新雄省长和相关常委、副省长每天晚上召开碰头会,研究解决重要紧急问题,劳动强度之大、付出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主持人:面对江西的省情和当前的实际,省委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些什么打算?您到江西工作三个月,大部分时间在基层,请问您对江西走科学发展之路有些什么考虑?

    苏荣: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江西这样一个需要加快发展的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更是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战略思想。我们一定自觉和坚定地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践行者,走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省委已经研究决定,认真按照中央的要求,尽早开展试点工作。在试点工作中,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强调加强学习、自我教育,提高认识、突出实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如何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江西省情的又好又快发展之路?这是我到江西工作后一直思考的问题。来江西的头一个多月,我到11个设区市进行了一次初步的调研,抗灾救灾期间又到了一些地方了解情况。可以说,江西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崛起之路,主要特征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我把其概括为"五个统一":一是立足江西的基本省情,坚持把科学发展与加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二是紧紧抓住全省的突出矛盾,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加强"三农"工作有机统一起来;三是着眼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坚持把全面开放与全民创业有机统一起来;四是致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提高社会的和谐度,坚持把强省与富民有机统一起来;五是着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坚持把以发展凝聚人心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有机统一起来。

    主持人:当前,江西已转入灾后全面恢复重建。怎么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呢?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委书记苏荣

    苏荣: 灾后恢复重建对于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要机遇,又是一次重大考验。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规划科学发展,少了一些既得利益的矛盾制约。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和单位也可能为了尽快把灾害损失夺回来,而放松产业政策要求、降低项目门槛和环保标准。这就在考验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了及早预防这些问题,我们在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就强调"四个不动摇":

    一是坚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不动摇。灾害损失虽然很大,但我们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江西必须"好"字优先,勇于崛起、善于跨越、积极赶超。

    二是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常年抓项目不动摇。不能因为灾后加快发展和恢复重建的时间紧、任务重,而不努力优化经济结构,影响抓产业项目的精力。

    三是坚持改善民生的承诺不动摇。这次灾害对民生影响比较大,有的群众可能因灾返贫,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也花去了不少财政资金,但不能因此而降低改善民生的承诺。

    四是坚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不动摇。不能因为加紧灾后恢复重建、加大马力恢复生产而放松执行中央"两个防止"等宏观调控政策,重走粗放型增长的老路,降低节能减排标准。

    当前,江西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迅速恢复生产,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尽管1月份遭受了重大灾害,但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全省财政总收入实现78.3亿元,同比增长31.5%。

    主持人:您的"四个不动摇"充分体现了中央精神与江西实际的相结合,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您前面说到要"坚持优化经济结构、常年抓项目不动摇",由此,我想起您在江西的很多场合还说过:"检验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很重要的是抓项目的本领。"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抓项目呢?

    苏荣: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江西今后工作的主旋律。项目建设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抓项目绝不是简单的招商引资,而是指抓好能够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能够左右经济发展态势、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大项目。有项目才有资金流,有项目才有就业,有项目才有财源,才能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带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实际、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优势项目,富民兴赣只能是一句空话。

    "发展抓项目"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项目的多与少、好与坏、粗放与集约,决定着三次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江西实现崛起新跨越的发展水平。抓项目要立足于优势资源,立足于企业优势的延伸,立足于新技术的开发,立足于充分调研论证和科学决策。这就要求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宽阔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和高层次的思维,具备良好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综合素质和水平,以及决策决断能力和具体操作能力。因此说,检验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本领,很重要的是抓项目的本领。我们全省上下将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增强全省经济实力。各级领导干部正在进一步牢固树立项目意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一以贯之地抓好项目工作。我们欢迎境内外投资者来江西发展。

    主持人: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江西是个生态资源大省,绿水青山已成为江西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响亮品牌。请问江西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又有哪些新的部署或考虑?

    苏荣: 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江西视察工作时指出,像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并嘱托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总理站得高、看得准、想得远,我们一定不辜负总理的期望和重托。

    鄱阳湖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周边有6个城市,辐射面积大。加强这个区域的生态保护,不仅关乎环鄱阳湖地区、关乎江西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关乎我国东南腹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改善。作为候鸟的停留地和越冬地,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生态。从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看,保护与开发会有一些矛盾,但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远大眼光,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3月7日,省政府准备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闻发布会。建立这样一个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举措,有利于统筹湖区和环湖地区的保护与发展,进而成为江西实现"生态立省"与"加快发展"有机统一的强大引擎,我们将大力抓好这件事关江西未来、事关子孙后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江西能有这样好的生态环境,我想,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长期努力的结果。您来江西后在第一次全省领导干部会上说过:"我们的事业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反之,换一任领导,变一套思路,既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发展的大忌。"

    苏荣:是的。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要说的是我不是什么新"官",只是江西的一个新人。来到江西工作,江西就是我的家,我没有必要烧几把什么"火"。全省人民的共同利益就是我的利益,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就是我的愿望。换一任领导就变一套思路是不成熟的表现。

    继承和创新,是社会进步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做好工作必须着力把握的两个紧密相关的重要原则。没有继承,难以创新;离开创新,继承也难以延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着力点应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看实践、看民心民意。实践证明是对的,大家都认为是好的,就要勇于坚持,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做好江西的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工作的连续性和政策的稳定性,倍加珍惜和努力保持这些年来已经形成的好势头、好局面、好氛围。坚持已确定的指导思想不变,坚持已确定的发展战略不变,坚持已确定的发展目标不变,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变,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地抓下去,毫不停顿地干下去。这样坚持几年、十几年,全省的面貌一定会有一个更大的变化,江西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主持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人才是关键。我们知道,您曾经先后在青海、甘肃担任过省委书记,还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岗位工作过。您接触面很广,很想听一听您对人才问题的看法和考虑。

    苏荣: 人才是第一资源,推动科学发展人才至关重要。西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尤其是青藏高原的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我能有幸和他们一起工作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思想上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和洗礼。西部地区干部那种强烈的事业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开放的精神,我至今难以忘怀。来到江西工作后,我深感这片热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干部群众发展意识和开放意识都很强,勤劳智慧,善谋实干,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我同样十分敬重。所以,每一个区域在文化上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特色。就干部个体而言,各有各的长处,也都有需要提高的地方,关键在于干部自身后天的努力。

    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任何人都要加强学习,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过去我们说,谁拥有了青年,谁就拥有了未来。现在看来,光拥有青年还是不够的,应该是谁拥有了有知识的青年,才拥有未来。人才的培养,最关键的地方就是高校,因为它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建立省委省政府领导联系高校制度,是一项很有意义、十分重要的制度,它关乎未来、起长远作用。每位省委常委和副省长联系一所高校,每年至少去开一次座谈会或作一次报告,以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同时,积极探索让大学生更加全面客观了解世界、了解中国、了解社会的途径。鼓励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更快地熟悉社会。这样,使大学生既开阔视野,又清楚中国发展、繁荣背后的制度优势,还可以防止产生一些误解,更好地成长。我希望江西青年奋发有为,努力成才,为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我还可以高兴地告诉网友们,由于近几年江西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原来说的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出现了拐点,不仅实现了人才进出平衡,而且进略大于出。    

    主持人:如果大学生们听到您的这一动议,一定非常高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网民,我注意到您在多个场合提到了网络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把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新的执政能力。

   

        苏荣: 网络是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日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对领导机关科学民主决策起着重要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能够而且愿意与网友"灌水",网友也愿意积极"拍砖",这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可以说,运用和管理网络已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条件之一,要把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作为领导干部新的执政能力来大力加强。领导干部不仅要经常下基层调研,而且要到网上去调研,参与网上讨论,观察网上舆情。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排解民忧,凝聚民心。要重视网络,研究网络,学习和掌握网络语言,多与网友正常交流,真正把网络作为了解和管理社会的有效载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编辑:贺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