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这是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典礼上的一段颁奖词。颁奖词中提到的台湾娘子就是张平宜。
感动中国的人物,张平宜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台湾同胞。2月3日晚,当张平宜的故事被再次讲述的时候,一个看起来温婉纤细的女子,却在亿万观众的心里激荡起了巨大的暖流。
张平宜,台湾云林人,原是台湾《中国时报》资深记者,过去的10多年里,她的命运却跟四川凉山麻风村的孩子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2000年,因为采访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麻风病康复村——大营盘村。在这里,张平宜看到,村子里唯一的小学教室破败不堪,没有一扇完整的窗户,许多学生只能站着听课。如果连这所学校都垮了,这些生长在麻风病阴影下的孩子还能有什么希望呢?从此,张平宜开始在海峡对岸为这个令人恐惧的村庄呐喊。2002年,她用筹集到的善款给麻风村的孩子们建成崭新的校舍。2003年起至今,张平宜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在台湾成立了“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麻风病人子女教育。这个台湾来的张阿姨会跑到辍学孩子的家里劝说孩子继续读书,还筹款建水窖,解决学生的饮水问题。那座曾经“快要撑不下去的小学”,如今已经有了100多个毕业生,13个公办教师。
这段被外界称作爱心长征的故事是如何开始的?张平宜的解释是一种“最朴素的母性”。她说,作为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的孩子,她无法掉头离去。因为大营盘小学而改变命运的孩子越来越多,甚至邻近的孩子都会到这里求学。张平宜说,希望“麻风病人的孩子都能正常地融入外部社会”。
诚然,点滴鲜活事实的力量远远大于逻辑严密的说辞。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的脸上,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不表自明。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让我们看到每颗心都是小小的太阳,只要愿意,都能散发光亮;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让我们看到生活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扭曲价值取向,当有人愿意成就别人人生的时候,收获的是一路掌声;张平宜的爱心、善意和坚持,还让我们看到,一只青鸟愿意飞过海峡,落在对岸被遗忘的角落,这对于曾经经历过战火与分离的两岸同胞而言,自然又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