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专家张云:继承和发展充满活力的西藏民族文化

时间:2008-05-07 13:15   来源:新华网

继承和发展充满活力的西藏民族文化
——专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研究员张云

  新华网北京5月7日电(记者李斌、顾瑞珍)西藏是我国西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西藏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有机组成部分,蕴藏着可资借鉴的丰富经验和知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研究员张云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西藏传统文化。

  西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结出了许多优秀的果实

  西藏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结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果实,在文献典籍、文学、藏医学、建筑工艺和技术、天文历算、佛教因明学等多个方面,成就都相当突出。

  张云举例说,在我国各个民族文献中,藏文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文文献,位列少数民族文献之首,是藏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有多种版本的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世界上篇幅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故事,大量的教法史、寺庙志、高僧传、王统记、世系史、地理志、史册、格言诗、道歌、小说、神话传说与故事等等,是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继承、发展西藏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的宝库。

  千百年来保留下的寺院经堂和宫殿建筑,也是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西藏地区有1700多座寺院,收藏着大批有很高艺术鉴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历史文献典籍也主要是通过寺院这个载体产生、发展、传承下来的。其建筑工艺是对人类建筑文化的一份独特贡献。始建于公元7世纪、举世闻名的大昭寺,重建于清朝初年、富丽堂皇的布达拉宫,西藏最早的正规寺院山南扎囊县的桑耶寺,庋藏丰富的后藏萨迦寺,享有盛名的拉萨甘丹、哲蚌、色拉三大寺,日喀则扎什伦布寺,昌都强巴林寺,江孜白居寺等,都凝结着人民的智慧和感情,契合着西藏地区的高原自然环境和人民的审美心理。

  张云说,西藏古代文学方面的遗产也十分丰厚,吐蕃时代就出现可用来传唱的古体诗歌。元朝时期有大家熟知的格言体诗歌《萨迦格言》,后世则有《水树格言》等;讲述高僧修法经历感受的《米拉日巴道歌》;脍炙人口的《仓央嘉措情歌》;以及大量的从上古流传下来,或者由佛经故事改编而来的民间故事。人们熟悉的西藏话本小说,有《文成公主》《诺桑王子》《赤美衮登》《白玛文巴》《苏吉尼玛》《卓娃桑姆》《囊萨姑娘》《顿月顿珠》等,它们相继被改编为剧本,成为藏戏的经典剧目。清朝时期,才仁旺杰所著的《宣努达美》,曾是西藏百姓十分喜爱的一部小说。

  金属工艺、绘画艺术、藏医学、碑铭石刻、天文历算、宗教哲学、体育歌舞等领域内的显著成就,同样也是西藏传统文化里一道道璀璨的风景。

  保持开放心态是西藏传统文化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

  毋庸置疑,人民的智慧是西藏传统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保持开放的心态,与兄弟民族和其他国家地区多交流,吸收、内化他们的优秀文化成果,也是西藏传统文化得到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张云对记者说。

  藏医学起源很早,在吐蕃王朝时期得到巨大发展。张云介绍,当时,吐蕃积极学习内地的汉族医学、西方的波斯和阿拉伯医学、南部的印度医学等,引进人才、医疗技术和医学书籍,结合自己的医学基础,逐渐建立起新的医学体系。这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医学著作《四部医典》,在理论上对西藏医学做了概括,也出现非常有名的医生宇妥·云丹贡布。后世学者便在此基础上不断耕耘,使藏医学持续地获得进步与发展。

  西藏最早的历法是“物候历”。后来从内地和印度传入了时宪历、时轮历,使之趋向科学化,由此成为“小五明”中的“算明”。西藏学者也在学习借鉴外来历法知识的同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深化了认识,撰写了不少有关天文历算方面的著作。

  这位藏学专家说,《汉藏史集》一书记载了西藏的刀剑分类和陶器瓷器制作工艺,反映了西藏先民学习外来先进工艺技术,特别是学习内地汉族地区的各种工艺技术,然后再重新创造的事实。又如藏纸的制作,就是唐朝时期文成公主进藏后从内地传入的,后来在西藏地区发展为藏纸的制作工艺。

  保护和继承充满活力的西藏民族文化

  西藏传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作为世界三大宗教文化遗产的佛教文化。藏传佛教有许多独特的东西,在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失去佛教文化传统之后,由藏传佛教保留下来的众多佛教文化内容,就显得尤其珍贵和难得。

  张云说,对待西藏传统文化,我们必须认真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首先要先努力学习传统文化,掌握其精髓;持续不断地研究传统文化,借鉴前人的经验与智慧;出版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让它转化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