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打砸抢烧劫难的人们积极期待重建——中外记者走访暴力事件后的甘南玛曲
新华网玛曲(甘肃)4月11日电(记者全晓书 朱国亮 宋常青)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县城里,行人来往不绝,神色平常。然而,街道两旁不时出现被烧得发黑的店铺和玻璃被砸得满是窟窿的房屋,仿佛无声地提醒着到访者暴力事件留下的阴影。
从3月14日到3月19日,甘南州的夏河、合作、碌曲、玛曲、卓尼、迭部6个县(市)陆续发生了打砸抢烧事件,而3月16日发生在玛曲的暴力事件则是全州最为严重的。
4月10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外记者采访团来到玛曲县城,走访了当天事件的亲历者。
站在一幢被烧得只剩下炭黑骨架的三层楼旁,信子龙显得有些疲惫。他是当地受损最严重的个体商户之一。“这里原来一楼是我的店铺,二楼是仓库,三楼是住家。”信子龙告诉记者。
在暴力事件发生前,这位43岁的汉族商人主要经营烟花爆竹和农副杂货。他估计,自己的经济损失大约在140万元左右。
信子龙的店铺所在的团结路是当地不法分子集中进行打砸抢烧活动的路段。他告诉记者,16日下午五点左右,他听到外面十分吵闹,发现情况危险后,便藏身于自家厕所中。“后来,我听到有人强行拉开了店门,感觉到火着起来了。等我逃出来的时候,大火把一切都烧完了。”他回忆说。
这几天,信子龙正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对损失进行评估,以便将来获得补偿。此前,他已经从政府领取了1000元慰问金、两袋大米和一袋清油。“我希望政府快点把楼盖起来,在借款方面帮助我们。我对未来的生活很有信心。”他说。
自小在玛曲长大的信子龙认为,这次事件虽然影响了自己的生意发展,却不会影响他和藏族朋友之间的感情。“平常,我的藏族朋友多得很,现在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变化。昨天,兰州、合作的藏族朋友还打电话来关心我的情况。”他说。
在路边摆摊贩卖戒指、耳环等一些小饰品的藏族商人旺顷同样认为,这次事件不会影响他和汉人朋友的关系,只不过自己的买卖不如以前兴旺了。
“原来每天能赚20块,现在每天大约就赚10块,最多的一天也只有12块。”旺顷告诉记者。他认为,暴力事件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只是短期的,长期不会有太大影响。
据玛曲县副县长万代克介绍,这个4.6万人的小县城在这次暴力事件中遭受的损失达1.0394亿元,共有261家个体商户受到攻击。16日,带头煽动打砸抢烧活动的骨干分子有20余人,参与暴力事件的有200多人。
玛曲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是当天第一个遭到袭击的地方。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幢大楼已被烧得只剩躯壳,楼身上满是裸露着的窗户眼。一楼停放着全县唯一一辆消防车,已被烧得乌黑。楼前的广场空地上仍有炭色的印迹,曾经停放在这里的五辆警车已全被烧毁。
“当时,在楼里的10名警察都被冲进来的暴徒逼到了三层楼顶,一些警察不得不从后面跳了下去。”万代克告诉记者。在玛曲发生的暴力事件中,共有12名公安干警和3名消防队员受伤,没有人死亡。
在县藏医院门诊部实习的曼日玛乡夏秀寺学医僧人次成坚措16日在110指挥中心门口亲眼目睹了一名公安干警被暴徒袭击的过程,并不顾自己安危救下了这名警察。
“我看到这名警察被一群暴徒打倒了,头上流着血,暴徒还要用刺刀刺他。作为一名僧人,出于善心,我就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住了这名警察。后来,我劝走了那些暴徒,把那名警察背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次成坚措回忆说。
经营一家清真饭馆的回族人马尕虎也是因为受到了藏人的保护,才得以在暴力事件中逃过一劫。
“那些暴徒砸了我的饭馆,抢走了所有现金。我和丈夫逃出来后,躲进了我们认识的藏民朋友家中,才避开了危险。”马尕虎告诉记者。她身后的饭馆仍是一片狼藉,饭馆的门窗和内部设施都被砸得粉碎。
“我们已经准备开始收拾,打算再度开张。因为损失太大,资金非常紧缺,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我们获得贷款。”她说。
路透社记者韩碧如在结束了当天的采访后说,看到人们辛苦工作的成果被破坏,无论他们是哪个民族的人,都是非常可惜的。
俄新社记者谢平则表示,第一天听甘南州代州长介绍了一些情况,听他谈到了一些损失,到玛曲来看得更具体、更真切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重建工作很艰巨,特别是在那些偏远的地区。
这是国新办第二次组织中外记者前往3月14日以来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发生地进行参观采访。
此次记者团包括来自美国广播公司、路透社、法国《观点》周刊、俄新社、德国世界报、韩联社和朝日电视台等7家外媒的记者,以及凤凰卫视、大公报、亚洲电视、星岛日报等香港媒体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新社、中国日报、北京周报等内地媒体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