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学家:藏区民众在多民族互补的经济生活中获益

时间:2008-04-03 10:5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日电(记者李惠子 崔静)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长助理扎洛2日说,包括西藏在内的各藏区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藏族聚居区,从经济生活形态上来讲,藏族与其他各民族形成了互补关系。

  “藏族人民是牧民,必须依靠农业生存。汉族种粮,牧民有畜产品,而回族善于经商,在他们中间起到沟通的作用。此外,这个时代是一个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人员的交流和往来非常频繁,西藏也不例外。”扎洛在国务院新闻办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时说。

  过去8年来一直致力于西藏经济发展研究的扎洛指出,正是在这种经济生活形态中,藏族农牧民的增收渠道也不断拓宽。根据中国社科院西藏经济发展课题组深入藏区120个村子的调研,除了占主体地位的农牧业收入,西藏农牧民正在通过采集业、非农经济和服务业获得收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藏区牧民不再仅仅为自己食用而饲养牲畜,而是饲养并销售短期育肥羊。青藏铁路通车后,针对西藏农产品在内地旺销的情况,西藏农民开始集中种植、加工市场利润高的农产品。近年来,随着冬虫夏草和松茸的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在西藏林区、特别是西藏东部和南部地区,采集业增加了农牧民的货币收入。

  扎洛在调研中发现,中央政府近年来在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吸纳了当地大量的劳动力。“他们一开始看不懂图纸,但经过学习,都可以很熟练地盖起楼房。”

  此外,西藏确定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使藏民可以利用传统民族文化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不仅旅游服务和民俗表演为西藏不少农牧民带来就业机会,一些以传统手工艺而闻名的寺院和其周边地区都从中受益。以西藏昌都县嘎玛寺为例,当地很多人都到四川阿坝和甘孜地区从事佛像雕刻、房屋建筑等。

  针对很多国外媒体关心的西藏农民是否在经济发展中被边缘化的问题,扎洛说,藏族人的就业机会不仅在传统行业没有受到影响,还在新兴行业中得到了拓展,“藏族人民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中有很多藏族的企业家。”

  扎洛强调,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文化上的冲突和相互适应不可避免,但多元文化共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所有人都要学会与其他民族和文化相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西藏去旅游、经商,藏族人民应该学会与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处。”他说。

编辑:阳艳萍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