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留法学生演讲稿,成为眼下网上的热门文章。
4月19日,在法国巴黎主题为“支持北京奥运 反对媒体不公”的游行集会上,来自西安的中国学生李洹的长篇演讲,让在场的华人为之欢呼,让法国人听得入神,也让远在国内的万千网民为之群情激荡。
李洹说了什么?在国际反华势力歪曲真相,西方一些媒体抹黑中国的逆流之中,他的演讲为什么会使法国人认真倾听?在抗议浪潮声声掀高,亿万国人激情迸发之时,这篇演讲稿又为什么得到中国网民的击节称赞?
“在这次对中国的妖魔化的扭曲报道事件中,我们,全世界的中国留学生,我们感觉很痛,我们的感情受到了伤害,但是我们不怪法国人民,因为造成这样结果的责任人不是你们,而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职业煽动家。”
对于李洹的演讲,有网友如此评价:“以人类的良知为基础,客观、公正、充满思辨与力量”,“表达了中国人民博大的胸怀,理性的思想”。
这正是李洹打动听众的原因。他抨击西方一些媒体的“选择性失明”,斥责一些政客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和偏见,解释西藏问题的真相,但也强调“中国有另一种文化,另一种历史”,真诚希望中法人民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之间经验与信息交换的桥梁”。
李洹的演讲让我们骄傲,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热情与理性交织的爱国主义情怀;李洹的演讲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回击不合理的指责,理所应当;传递我们的声音,理直气壮。但我们也要看到,这个春天发生的一切,呈现了多种因素交集的复杂局面。这其中,有各种反华势力的逆流涌动,有一些西方人的傲慢偏见,也有媒体歪曲造成的对中国的误解误读。这样的局面,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看待中国在世界所处的位置,如何因势利导、消除偏见?
改革开放30年,加入世贸组织7年,北京奥运会近在眼前――这些标志性事件,可以用来判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经历了马克思所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之后,中国的发展,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但我们必须正视的是,世界对我们的了解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在这个时候,我们怎样看自己、看世界,怎样面对冲突和压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李洹说,“很多法国人似乎对中国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来自于对中国的无知”。无知,源于缺乏了解,源于一些媒体的误导。对我们而言,既需要明确指出“妖魔化”中国只能造成中西对立,也需要用各种方式进行对话和沟通,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的中国;需要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呈现中国的自信、自强、团结、理智。
其实,“3·14”事件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就表示,欢迎外国记者来中国,“希望奥运会成为全世界记者用不同视角看中国的一个契机”。
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这是中国政府的态度,也是中国人民的愿望。(何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