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介绍说厦门新区建成后,厦门城市格局由原来集中于岛内一个“拳头”,伸展成为一个“手掌”,手心是大海,五指是厦门岛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组团。(中国台湾网 董洁 摄)
中国台湾网3月24日厦门消息 “厦门新区不属于厦门经济特区,但对台商的优惠政策在新区所属的三个台商投资区是比照执行的,来厦门投资的台商不必担心厦门岛内岛外的政策差异,另外新区就项目自身还会有更加具体的优惠政策,我们欢迎台商来厦门新区投资!”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今天下午接受了“聚焦岛内外一体化——网络媒体厦门行”记者团的采访,作出如上表示。
据了解,自1989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厦门杏林台商投资区、海沧台商投资区以来,全国四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厦门市坐拥其三。对此,于伟国表示,厦门对台经贸交流的优势明显。作为台商投资的重要聚集地,厦门在两岸交流中发挥着先试先行的作用,厦门三个台商投资区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密切两岸人员往来、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厦门经济特区即是为了对台交流而设,下一步厦门新区的建设将根据现有政策,进一步调整产业优势,吸引更多的台商前来投资创业。
他介绍说,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快海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着眼于更好地在海西建设中发挥龙头示范作用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总体思路就是要把城市建设重心转向岛外,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于伟国表示,推进岛内外一体化是厦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由于自然、历史等种种原因,厦门长期以来形成了岛内城市和岛外农村的二元结构。岛外无论是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都相对比岛内落后。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在厦门就是要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以一体化建设来推进岛外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解决岛内外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同城同策同发展。
于伟国介绍说,岛内外一体化也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的客观要求。厦门岛已经饱和、不堪重负,再建就会严重降低环境质量和城市品位,厦门也将不成其为厦门了。因此,迫切需要把城市建设重心转到岛外,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通过拓展岛外,来分流岛内的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为岛内减负;同时,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发展、产业壮大拓展新平台、新空间。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也是民心所向,是岛内外的民众的迫切愿望。”他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连接岛内外的集美大桥、杏林大桥、翔安隧道等交通通道相继建成,福厦高铁通车在即,厦深、龙厦铁路也将相继通车,厦门进入了“高铁时代”。因此,现阶段把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及时由岛内向岛外转移,一体化推进岛内外城市建设,以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做强做大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时机已经成熟。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2月到福建、厦门视察时,特别指示要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原则,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于伟国说,厦门将突出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岛内外一体化首先是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就是要提升岛内、拓展岛外。第二,岛内外一体化必须是全面的一体化。一是规划一体化,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三是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岛外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快岛内外、城乡在就业、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度,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城乡覆盖。第三,岛内外一体化既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又要坚持标准持续推进。一方面要把握中央支持海西建设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以及宏观经济加快回升的有利机遇,抓紧启动岛外新城建设,尽快成势成效;另一方面,决不能为了速度而牺牲标准。一定要以科学、慎重的态度,坚持“四高”、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真正打造一座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风格独特的魅力之城、温馨和谐的宜居之城。岛内要按照“两保持、两降低、两提升”的要求,也就是保持风貌、保持特色;岛外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四高”原则,精心规划建设,使城市格局由原来集中于岛内一个“拳头”,伸展成为一个“手掌”,手心是大海,五指是厦门岛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组团。
“希望两岸的网友都能对厦门的发展多提意见,共同把厦门及厦门新区建的更好”,于伟国最后说。(董洁)
于伟国向记者讲解新城建设规划。(中国台湾网 董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