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该学丹青应该学鲁迅” 望吴冠中远去的背影

时间:2010-07-28 15:44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我耕耘一辈子,追求未知,现在展出成果,奉献人民,请人民评判。” 吴冠中对待艺术的真诚和执著使观者无不感动。而今,斯人已去。艺术大师吴冠中于6月25日掩上人生画卷之后,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纪念。中国美术馆就在第一时间筹备了“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回顾过往,他曾说过:“我这一辈子都在寻找。”寻找的,是蓬勃饱满的艺术生命,是认真狂热的艺术激情,是永不停歇的艺术创新。正是这种寻找,使他成为具有深厚造诣和深邃思想的画坛巨匠,使他本该进入老年的生命,呈现出向上跳跃的青春姿态。有人说他是一代大师,有人说他是一名战士。他的画作价值千万,却把大批画作赠予美术馆;他常常“口出狂言”,一语惊人,把画坛众人说得一文不值,但在后辈和读者眼里,他永远是一身正气。

  “我不该学丹青,应该学鲁迅”

  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 ——吴冠中

  “身后是非谁管得,其实,生前的是非也管不得。但生命之史都只有真实的一份,伪造或曲解都将被时间揭穿。”

  生于1919年的吴冠中,曾自称是“五四”的同龄人,并继承了“五四精神”——敢讲真话。

  “我讲过很狂的话,齐白石是大画家,我说过‘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尽管不好比,但我觉得齐白石少几个对这个国家关系不是很大。但没有鲁迅,这个民族的心态就不行。”吴冠中非常推崇鲁迅,一直把鲁迅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要做一个有脊梁的中国文人。

  在艺术评论家王镛看来,吴冠中是一位有艺术气质的画家,他的一些观点,听起来很极端,但分析起来很深刻,“吴先生的理论是深刻的片面,他的艺术理论和实践对中国未来艺术发展将起到作用,我们把他的精神遗产继承下来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早在1979年便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的吴冠中,在当年的文代会上当选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在第一次理事会上,吴冠中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开火,整个会场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1992年,吴冠中所写的《笔墨等于零》在《明报周刊》上发表以后,在美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还有人写了《无笔墨等于零》来反驳。

  对此,吴冠中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笔墨只是工具,是为画家服务的。但中国绘画界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用笔墨来衡量一切,笔墨成了品评一幅画好坏的唯一标准,“每个时代、每个时期的笔墨标准不一样,怎么衡量?比如唐宋的笔墨就不同,到底哪个比哪个好呢?不好说。所以我说,笔墨要跟着时代走,时代的内涵变了,笔墨就要跟着变化,要根据不同情况,创造出新的笔墨,还有其他新的手段,为我服务。”

  艺术批评家翟墨认为:“一个艺术家是不是老了有一个标志,那就是爱惜自己的名誉而固步自封不再前进。”但吴冠中不是这样的艺术家,他比年轻人都活跃。翟墨说:“艺术的密码便是像孩子一样充满创造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人的艺术密码会逐渐消逝,但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不会把它们丢失。所以说,吴冠中老了,也小了。不管大家怎么看,他只尊重内心深处的天性。”

  “我这么一把年纪了,我要说真话。”

  “我躯体老了,但灵魂不老,感情不老,思想不老。灵魂和躯体不和谐,老年生活我进不去,这让我痛苦!”

  “画家走到艺术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画匠,可以发表作品,为了名利,忙于生存,已经不做学问了,像大家那样下苦功夫的人越来越少。”

  “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

  “不管画的是具象还是抽象,都要有根线维系着和人民之间的感情,要让人看懂。”

  “现在市场上,我的假画还是很多,三两天就有人寄来照片。开始,我还告诉他们这些作品是真还是假的。但现在我根本就不管了。”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作为一种艺术,你不能总重复前人,没有改变没有独创性。儿子孙子应该比爷爷强嘛……”(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编辑:赵辉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