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永恒的点灯人 纪念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建会30周年

时间:2012-06-01 11:42   来源:中国网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志愿者欢聚一堂 摄影 卢倩仪

  诗歌《The lamp Ughter》(点灯的人) 叙述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李利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把灯点亮。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在朦朦胧胧间,一天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中国网讯 (记者卢倩仪) 30年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之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她的成立,标志着一项承载着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的事业从此发轫。作为点灯的人,她将宋庆龄光辉的事业、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品格带到时代面前,朦朦胧胧间,让更多人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

  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迎来而立之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已离开我们31年的宋庆龄同志,她的事迹和精神至今熠熠闪光。

  5月26日下午,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相信爱——献礼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建会三十周年”活动在宋庆龄故居草坪隆重举行。活动旨在弘扬人性光辉、传播公益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承担历史使命。整场以爱为主线,分别由三部分串成:感受爱——话同根之情·忆青春之音、凝聚爱——燃志愿之火·传中华之愿、传递爱——怀感恩之心·肩时代之任,活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爱的力量。

  下面就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爱的篇章,感受那些年他们一起经历的快乐和这些年他们一起体验的思念。

  做终身的志愿者

  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常妈妈”的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她的一生是与志愿者结缘的一生,引用常妈妈的一句“名言”:人生最理想的结局就是志愿服务与生命同在。

  曾是一名国企干部的常妈妈,退休后积极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先后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武博会的城市志愿者、国庆60周年的志愿者、禁毒志愿者。

  去年,她开始接触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虽然直到最近才正式成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志愿者,但此前一直都服务于宋庆龄故居,担当讲解员。她告诉记者,真正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相识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常妈妈说这就是缘分。“我很喜欢宋庆龄,敬仰她崇高的精神和伟大的事业。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的那年,我离开了北京支援外地,不然会更早结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说到这,记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常妈妈心中未尽流露出的惋惜之情。

  97年她退休回到北京,此后多次来到宋庆龄故居,参观历史遗迹、感受人文氛围、接受精神教育。在一次团区委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绿色出行活动中结识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常妈妈向他表示,很想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拜访学习。对方欣然答应,并热情地向她介绍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创建的始末,带领她参观故居图片展、网络室。双方交谈很融洽,这让常妈妈找到了家的感觉,一种迫切想成为大家庭一员的感情油然而生、相见恨晚。临走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赠送了一本《宋庆龄往事》,常妈妈通过这本书进一步了解宋庆龄以及她终身致力于关注少儿发展、国际友好交流的伟大事业,此后,常妈妈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从相识到相知。

  常妈妈告诉记者,今年三四月份宋庆龄故居曾举办海棠文化节。故居里有两颗300年以上树龄的西府海棠,这是宋庆龄最喜欢的。每到海棠花开的时候,宋庆龄会陪着友人、来宾去赏花。这次海棠文化节,她有幸接待了来自台湾的朋友,因服务周到被台湾朋友赞赏,并受到热情的邀请。记者看到留言板上面有一段繁体字的留言:什刹海畔,幽静宋庆龄同志故居,美丽回忆,台湾同胞永恒回味。

  当谈到对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的展望时,常妈妈说这是一个永恒的事业,是宋庆龄未竟的事业。志愿者们希望通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这个平台,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和付出为祖国的和平、繁荣和昌盛尽自己一些绵薄之力。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