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人民日报:肩负历史使命,谱写时代华章

时间:2012-06-01 11:22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肩负历史使命,谱写时代华章

  30年前,1982年5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之际,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成立了!她的成立,标志着一项承载着光荣使命和神圣责任的事业从此发轫,标志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弘扬宋庆龄精神、发展宋庆龄未竟事业的伟大征程从此开启!

  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迎来而立之年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已离开我们31年的宋庆龄同志,她光辉的事业、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品格,至今熠熠闪光;我们更加怀念30年前倡导基金会成立并亲自担任名誉主席和顾问的邓小平同志、廖承志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和历届领导同志,他们为基金会的成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以伟人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从创建至今,走过了积极探索、逐步成长、渐趋成熟的不平凡岁月。30年来,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都得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以及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指导。

  30年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第一任主席康克清同志、第二任主席黄华同志和现任主席胡启立同志的领导下,在海内外友好团体和热心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始终秉承“和平、统一、未来”宗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和公益机构的双重职能优势,在增进国际友好、开展两岸交流、发展少儿事业等方面辛勤耕耘,接力推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立足自身优势,开展对外交往与台港澳交流,彰显人民团体的独特作用

  广交天下朋友,做和平友好的民间使者。凭借宋庆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充分发挥“外向型”和“公益型”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为增进中国和各国人民的了解与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会以来,我会接待了30多个国家数以万计的外国友人,其中,包括百余名各国元首、政要、前政要、驻我国大使及夫人和国际知名人士。与数十家海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互访交流;与联合国相关机构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项目合作,主办或参与大型国际论坛、研讨会等相关活动。1987年,为表彰我会对世界和平事业的特殊贡献,时任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授予我会“和平使者”称号。

  青少年友好交流是民间外交和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持续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友好机构互派青少年交流团组,其中有的互访交流已持续开展20余年,得到海内外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好评。其间,数千名中外青少年因交流而建立友谊并对彼此的文化产生兴趣,感人事例不胜枚举。1995年,匈牙利总统阿尔帕德·根茨接见我会组派的中国儿童访匈团时,高度评价我们开展的儿童交流工作“是为21世纪工作”。

  近年来,我会强化对外交流的品牌意识,对已举办十七届的“国际青少年草原探险夏令营”进行优化整合,推出“宋庆龄国际青少年交流营”,打造主题化、规模化的多国青少年交流平台,今年参与国已增至20多个。我会主办的夏令营、交流营、公益讲座等大型对外交流活动的直接受益人数4万余人,覆盖人群上百万人。

  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做两岸交流的桥梁纽带。我们充分发挥宋庆龄在海峡两岸特殊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大力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会与台湾的有关团体和人士的联系逐步增多,与台湾出版界联合举办儿童文学研讨会,吸收台湾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参加我会“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评选,举办海峡两岸儿童探险夏令营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应我会邀请,2002年,台湾前“行政院长”李焕先生携子女首次访问大陆;2005年,台湾侨联总会全球侨领60人首次访问大陆,这次参访推动两岸侨界建立了常态交流互动渠道;2009年,台湾金融总会理事长许嘉栋先生率台金融界42人来北京参访,并达成积极共识,为两岸金融监理协议及ECFA的签署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我会已与台湾地区数十家有重要影响的机构持续开展交流合作。与连战、吴伯雄、王金平、江丙坤等岛内诸多知名人士建立了广泛深入的联系。

  我们还较早地开展了两岸青年大规模的交流活动。1995年,应台北市公共福利文教基金会邀请,我会首次组织大学生代表团赴台访问,从那时到现在,直接和间接参与我会主办的两岸交流活动的青少年学生和各界人士已超过10万人次。近年来,每年邀请上千名台湾青年来大陆参访,增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知,增强两岸青年一代的互信和友谊,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夯实基础,成功打造了“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研讨会”、“追寻历史足迹”等多个品牌交流项目。参加这些交流活动的许多两岸青年长期保持联系,还出现喜结连理的感人故事。

  多年来,在做好对台工作的同时,我们建立健全港澳联络交流机制,加大港澳工作力度。我们立足自身特点,以孙中山、宋庆龄为纽带,以港澳理事以及在港澳居住的孙宋亲属友人为核心,广泛联络港澳各界知名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促进内地与港澳地区的教育文化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交流互动,大力推动内地与港澳青少年的交流交往以培养新生代爱国力量。近年来,每年暑期举办的“阳光国际交流营”、港澳大学生在宋庆龄故居实习锻炼等活动,得到了广泛好评。

  紧扣社会需求,打造具有独特价值内涵的公益服务品牌和标准,履行基金会应有职责

  打造品牌项目和特色活动,做妇女儿童的贴心人。作为我国第一家涉外的公益基金会,成立之初,如何开展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我们秉承宋庆龄“缔造未来”的理念,按照“拾遗补缺”和“示范性、实验性”的工作方针,广泛争取国际组织、国内外友好团体、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注妇幼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公益慈善项目,推动了新时期我国慈善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援助女师范生等扶贫助教工作,到形成“未来工程”、“母婴平安”、“西部园丁培训计划”等多个品牌项目,受援区域覆盖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受益人数近2000万人。“未来工程”奖助学项目累计筹资超过2.3亿元人民币,覆盖全国160余所高等院校,受益人超过3万人,近万名受助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为表彰我会在上述领域卓有成效的工作,1999年、2011年,国务院先后授予我会“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扶贫开发先进集体”称号。

  结合当代素质教育理念,我会广泛开展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特色活动,涉及文学艺术、科学普及、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生命教育、志愿服务等诸多领域,多方面创造条件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挖掘潜能的平台,拓展他们的社会生活空间。“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青少年足球项目等特色活动深受少年儿童欢迎和业内好评,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美誉。

  重声誉讲诚信,建设透明、规范的公益机构。我会以宋庆龄伟大而光辉的名字命名,宋庆龄的崇高声誉是我会赢得广泛信任和支持的基石,自觉维护这一基石的纯洁性,是我会开展一切公益慈善活动严格遵守的首要准则。

  建会以来,我会不断加强筹资和公益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与透明化运作,坚持把公益项目的实施质量放在首位,逐步形成了对公益项目策划、募捐、实施、反馈、总结全过程的管理,建立了对捐赠人反馈机制和对社会公开信息的机制,努力做到让捐赠者顺心、受助者称心、公众放心。近年来,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健全审计、捐赠信息公开、公告等制度,主动接受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和捐赠人的监督。

  我们广泛吸纳社会资源,认真对待每一笔捐款,为广大热心公益的企业、团体和爱心人士搭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平台;邀请并组织捐赠人实地考察,组织受助者交流参访、实习培训和志愿服务,帮捐助者实现心愿,让受助者圆梦,打通捐助与受助之间的心灵通道,积极弘扬公益慈善文化。经过3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会的筹资能力与方式、援助范围与力度、公益项目数量与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2009年基金会等级评估中,我会被评为最高等级5A级。

  去年,在社会上对公益慈善机构质疑的舆论背景下,我会接受捐赠总额与上年度相比还有所增加。截至2011年底,30年累计接收捐赠超过10亿元人民币,累计公益支出8.2亿元人民币,公益支出占捐赠总收入的82%,远远高于《基金会管理条例》70%的规定。

  牢记神圣使命,推动宋庆龄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让伟人精神与时代同行

  文物保护与研究并重,做宋庆龄精神的薪火传人。30年前,我会在宋庆龄同志故居揭幕之日诞生;次年2月,宋庆龄故居划归我会管理,这是国家赋予我会的另一项重要职责,也为我会以多种方式弘扬宋庆龄精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坚持切实保护好宋庆龄故居丰厚多元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切实做好宋庆龄生平展览的对外开放工作,为传播、弘扬宋庆龄精神夯实基础。历经多年努力,在2009年建成了宋庆龄故居文物库。文物库总建筑面积3714平方米,从故居收藏的2万余件珍贵文物中精选了近300件在宋庆龄生平展厅中展出。

  我们自觉担当起推动研究宣传宋庆龄的历史任务,深入发掘宋庆龄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搭建社会化、开放式的研究平台。先后与中国福利会、人民出版社、中央电视台等相关机构合作,出版宋庆龄选集、题词选、书信集、年谱长编、画册等书籍数十部,制作拍摄宋庆龄音像、影视作品十余部。主办孙宋学术研究会议、全国孙宋纪念地联席会议和世界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研讨会,加强与海内外孙宋亲属友人及相关孙宋研究纪念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在海内外孙中山、宋庆龄事业的承继者们之间,积极搭建增进友谊、凝聚共识、整合资源、促进合作、共同发展的桥梁。

  发展事业与弘扬精神结合,做宋庆龄精神的时代践行者。宋庆龄思想和精神,是我会得以长期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30年来,宋庆龄精神及改革开放的时代深深地影响并造就了我会事业的发展。我们始终注重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研究宣传宋庆龄思想和精神的精髓,挖掘其重要学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更好地服务于新的时代;注重研究宣传宋庆龄关于对外交流、儿童教育和慈善福利的思想和实践,引领和指导我会事业发展;注重宋庆龄思想和精神在各项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宋庆龄精神时代内涵。

  我会先后在国内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以及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举办孙中山、宋庆龄相关展览,以展览促进传播、推动交流。去年在俄罗斯举办的“友谊之路孙中山、宋庆龄与俄国”展,我驻俄大使称之为中俄“双边关系中的重要交往”;在台举办的“精诚笃爱孙中山与宋庆龄文物特展”,马英九、吴伯雄先后前来参观,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展览本身。结合“未来工程”、“母婴平安”项目的实施,持续开展宋庆龄精神进校园、进医院、进社区活动,创新发展宋庆龄生前倡导的“小先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宋庆龄精神通过这些项目与活动深入人心、与时代同行,在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彰显更大价值。

  坚持改革创新,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推进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夯实事业稳健发展基础。让基金会和其所从事的事业一起不断发展壮大,是我会加强自身建设的根本要义,也是我会持续发展宋庆龄事业的根本保障。

  我们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程序,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确立了开门办会和依法治会的工作方针。先后召开了六届理事会,5次修订章程,与时俱进地明确我会宗旨任务、事业领域和工作方位,不断健全完善组织机构,为理事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理事队伍和干部队伍,为基金会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0年来,先后有600多位关心支持我会各项事业的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曾担任我会理事,通过各种方式为我会事业发展献计出力。

  我会从2001年四届一次理事会开始确立制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机制,提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基金会的奋斗目标。去年9月召开的六届一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我会《2011至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对基金会的奋斗目标进行了丰富和细化,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作用突出、运行规范”的基金会的阶段性目标。

  创新思路推动实体建设,探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事业的发展总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广阔而深远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建会以来,在以什么样的发展方式、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推进宋庆龄的未竟事业方面,我们一直在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

  宋庆龄生前曾指出:“除了一些紧急事情外,我们是要把事情从基础做起的。我们要创办和维持一些可以自给自足的工作计划,这就是我们的指导方针”。按照这一原则,在历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我们重新启动了小平同志生前倡议建设的“宋庆龄儿童科学公园”项目。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该项目在2011年5月26日终于以“中国少年儿童科技培训基地”的名称,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立项。最近,规划设计方案已获北京市批准。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青少年交流中心、儿童活动体验中心、宋庆龄学前教育中心、孙中山宋庆龄研究中心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等。目前中国少年儿童科技培训基地的设计、监理、勘察、施工招标工作已全面展开。

  我们还以基地项目建设为契机,落实胡启立主席提出的“一会两制三条战线”、转变发展方式、实行战略转型的构想,努力突破发展瓶颈,激活发展潜力、积聚发展后劲。围绕基地项目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提出通过兴办实体壮大自身发展实力,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发展宋庆龄事业、更好地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发展思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明确以基地为核心兴办实体的基本原则,把企业经营与公益活动严格分开。倡导直属事业单位多方式实现反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目标,强化公益属性,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目前,以人民团体、公益慈善事业和经济实体建设为基本组成部分的事业发展体系正在建设之中。

  30年辛勤耕耘,30年春华秋实。30年的艰辛探索,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达到继承发展宋庆龄精神和事业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经受了时代考验和岁月洗礼,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将做出无愧于宋庆龄伟大、光辉名字的更大贡献!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