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匹兹堡G20峰会即将召开。复苏态势能否持续,峰会将达成何种共识,中国下一步会采取何种措施备受期待。
从去年11月的华盛顿峰会到今年4月的伦敦峰会,从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到刺激经济计划、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与各国协调合作共御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世界赞同。
亚洲开发银行22日最新发布数据,中国经济增速已经在今年第一季度探底,预计全年经济将增长8.2%。人们关注,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此次峰会上将就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增加新兴市场发言权等重要议题发出哪些声音?
谨防“二次触底” 中国与世界共“进退”
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经济成绩卓越、举世瞩目。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称,中国刺激经济计划促进了世界主要市场的止跌回升,推动了初级产品市场的回暖。
国家主席胡锦涛21日晚在纽约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时再次强调,在各国金融救援措施和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近期世界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下一阶段,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领导人率先作出承诺,在当前世界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的关键时期,各方围绕退出机制出现分歧的敏感当口,对于强化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实现五个季度首次正增长,德法经济在连续四季度下滑后,也首次实现正增长;美国经济也有望在第三季度实现正增长;中国经济进入企稳回升的关键期。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迹象愈发明显。
在此背景下,一些经济有所好转的国家鉴于通胀和财政支出过高的担忧,开始考虑退出经济刺激计划。一些欧洲国家甚至暗示,如果匹兹堡峰会无法就该问题达成共识,欧盟将于2010年初就“退出策略”进行讨论。
实际上,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复苏前景仍有待观察,尤其是作为欧美国家经济复苏重要指标的失业率迄今为止未有好转。据美国劳工部9月初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失业率升至9.7%,创近26年来新高。
无序的、不合时宜的“退出”只会带来严重后果,历史的教训不可不吸取。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金融时报》此前联名撰文指出,上世纪30年代,正是由于各国在退出机制上未能协调一致,结果破坏了复苏进程,并导致很多国家陷入“二次衰退”。
就在匹兹堡峰会召开前,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措施:未来5年内将援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数量翻一番;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款3000万元;免除最不发达国家部分无息贷款;给予有关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零关税待遇……中国提出希望各国“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复苏”。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中国之所以利用G20峰会平台积极推动刺激经济政策的全球协调,原因是中国经济全面复苏有赖于外部经济的整体回暖。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利益与世界的利益是高度统一的。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态度始终如一
近期各国间贸易限制措施频繁出台,几乎平均每隔几天就有一个成员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无疑成为此次G20峰会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前,北京时间9月12日,美国决定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此次匹兹堡峰会前夕,中方已明确提出希望: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取得全面、平衡的成果。
世界银行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自华盛顿G20峰会各方承诺避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来,已有17个国家提议或实施了约78项贸易措施,其中有66项涉及贸易限制。
“当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一些国家会转向让本国贸易顺差增加,逆差减少的措施,甚至不惜为此设置贸易壁垒,未来中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还会增加”,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指出。
9月14日,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在一份联合报告中警告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将刺激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G20领导人必须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维持经济复苏的势头。
“中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匹兹堡峰会上至少中国会重申立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指出,现在中美轮胎特保案虽然没有引发双方贸易战,但是不好的苗头已经出现,中美作为全球应对危机的代表性国家,双方在匹兹堡峰会上对该问题的立场对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专家表示,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渐强,但一场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就会将一切救市努力化为乌有,上世纪大萧条的教训当引以为鉴。
短期来看,外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是中国经济能够走强的关键。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并不稳固,对中国产品的有效需求难以恢复,外需萎缩的局面短期内难有根本改变,而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出口回暖的阻力。
增加新兴市场发言权 中国谋划制度环境
今年以来,中国先后同有关国家签署了总额达6500亿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在5个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9月28日将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中国政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举措,被舆论认为是中国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之举,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有积极意义。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就成为G20峰会的一个主要议题。此次匹兹堡峰会前,中国提出希望:积极推进国际金融机构治理结构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然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全球经济总量中占比的不断上升,并没有带来国际经济话语权的提升,世界金融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和解释权还是大多由欧美等国把持。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来看,美国维持了17%的投票权,并且拥有一票否决权。
为此,中国在匹兹堡峰会前夕提出两点具体希望,应进一步推动形成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具体目标,以保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基金组织中享有平等投票权。同时希望在基金组织高级管理层中增加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人员的比例,以使管理层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和履行职责的合法性。
美国媒体4日报道说,美国正向欧洲沟通,要求对方削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给中国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更多话语权。
张明认为,扩大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话语权是大势所趋,但在现有金融体系下,中国份额大幅上升比较难,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进一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把本币做成区域货币,从而在未来国际金融博弈中占据较有力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