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百年:骨肉亲情始终不渝

时间:2011-10-09 14:3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追溯辛亥革命始末,“台湾去国”无疑是国人毅然革命的一大动因。当其时日,旨在“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辛亥革命寄寓着两岸炎黄子女共同的企盼,使孤悬海外的台湾坚守着与祖国大陆一致的政治向往,令备受日本殖民压迫的台湾同胞延续着与大陆人民的骨肉亲情。

  在辛亥革命领导者的心目中,台湾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之国土。伟大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在兴中会创建之时即明确提出“恢复台湾,巩固中华”,随即派杨心如等赴台宣传革命,播撒爱国斗争的种子。随后,中山先生更是将惠州起义的指挥所设在了台北。在台期间,中山先生秉承“复兴中华、统一中国”之信念为台湾人民谋求回归之路的举动,在台湾人民心中留下了烙印。1905年同盟会成立,这为去国10年的台胞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只有推翻满清的革命成功,祖国才能富强,台湾才可以归国。在同盟会的大力指导下,岛内仁人志士冲破日本殖民当局的禁令进行秘密筹备,于1910年7月成立同盟会台湾分会,领导台湾“抗日复国”斗争进入新阶段。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令两岸民众情牵一处,无人不为革命之成功而欢呼,无人不为祖国之未来而企盼。欣闻祖国大陆发生辛亥革命,广大台湾同胞欢喜鼓舞、奔走相告,一时之间,“唐山发生了革命,游桶(指宣统皇帝)已经退位,逸仙当了总统”,三句话传遍台湾;以澎湖渔民张吉辅为代表的台籍同胞驾危舟,突破日军游弋的耳目,渡海投效大陆革命。另一方面,岛内革命志士在大陆“驱除鞑虏”的革命精神鼓舞下,走出了最初斗争不利的阴影,掀起了新一轮的抗日民族武装起义高潮。著名的“罗福星革命”、“北埔事件”、“林屺埔事件”均发生于这一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两岸民众形成的血肉关系此后持续发展着,20世纪20年代留驻大陆的台湾籍知识分子组建了多个旨在“抗日复国”的团体,以大陆为基地,继续着抗日复国的斗争。抗战爆发后,台湾人民竭其所能为全民族的抗战而奋斗,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去国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后因国民党政权的退居台湾,台海两岸再次形成分离状态,两岸统一大业延宕至今。

  百年风云激荡,历史又转入了新的世纪,当我们重新回顾辛亥革命时,就会发现这横亘海峡的骨肉亲情是如此的温情而持久。日寇统治何其黑暗,是大陆志士的引导,给尚在迷惘中的台湾民众以光明;满清镇压何其凶狠,是台湾同胞的支持,助捉襟见肘的革命党人渡过难关。面对革命,两岸民众在相同的民族利益与民族情感下,有过不分彼此互相支持,命运与共的斗争经历;有过不为政治格局差异所阻,彼此依托、互为掩护的历史传统……辛亥百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骨肉亲情不可阻断。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悠悠辛亥,已历百年,巍巍中华,必将一统!(刘绍川)

编辑:李丹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