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一代志士仁人,在封建中国灾难深重的年代奋起革命,他们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推翻满清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王专制制度,为中华民族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思想先行者,他为中华民族确立了“振兴中华”这个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伟大目标。他提出的三民主义,唤起了广大民众的觉醒,启蒙了社会精英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觉悟,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孙中山先生创立的黄埔军校,是辛亥革命的宝贵遗产。早期的黄埔学生虽然信仰不同,但是每当中华民族面临抉择的紧要关头,他们便不计前嫌,并肩作战,历经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历史的不朽篇章。
我的父亲胡靖安是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生、黄埔军校六期入伍生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将。他在进入黄埔军校前,曾任大元帅府卫士,因此有幸时常聆听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孙中山先生关于“自由、平等、博爱”和“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等主张,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了他。最令我父亲难忘的是,孙中山先生曾先后两次为他书写“博爱”、“天下为公”条幅,并落款孙文同志。他感激之余,立志永远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1925年1月,我父亲进入黄埔军校3个月后就参加了东征,他迎着敌人的机枪封锁冒死冲锋,终于将进攻命令及时传达到前线各营,其勇敢表现受到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赏识,随即调任校长副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噩耗传来,全军戴孝,我父亲更是悲痛万分、泣不成声。第一次东征胜利后,父亲回校继续学业,毕业后便投入第二次东征,之后又参加北伐和抗日战争,和全体黄埔师生一起发扬黄埔精神,打倒列强、铲除军阀、抵御日本侵略,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应有的奉献。
作为黄埔后代,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2009年6月,我和同是全国政协港区委员的王晓玉共同发起组织“黄埔后代访问团”赴台访问,获得台湾高层的高规格接待,马英九、连战等分别会见我们。2010年5月,我和来自大陆、香港及海外的黄埔后代,与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上将为首的70余位国民党退役将领,在台北举办了首届“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全球近300位嘉宾莅临盛会,吴伯雄、郁慕明到会讲话,连战亲切会见与会黄埔同学、亲属和子女代表。台湾媒体评价:“这个旗帜鲜明的论坛,口径一致遵循先人足迹,发挥黄埔精神,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高昂情绪震动会场。”今年6月,我们黄埔后代又积极参与由北京市黄埔同学会、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山·黄埔·两岸情”北京论坛,反响很大。
这个系列活动,不仅显示了黄埔精神的巨大影响力和黄埔亲情的特殊凝聚力,也展现了全球黄埔师生和后代,以黄埔精神为纽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辛亥百年,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历经沧桑磨炼,已完成从苦难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富强的巨变。展望未来,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强大,我们黄埔后代也一定会继续以“天下黄埔是一家”的宽阔胸怀,海纳百川,求同存异,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做出新的奉献。
最后,引用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的一句话:“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任务,统一是我们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加油!加油!”
胡葆琳(香港)(作者系胡靖安将军之女、全国政协委员)
延伸阅读:
“中山”为题的两岸交流
走在台北街头,不时可以看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字样,这句孙中山先生在《国事遗嘱》里的著名遗言,可以出现在年轻人的T恤衫上,或街边贩卖的小包上。
近年来,台湾不乏试图“解构”孙中山的人,陈水扁在台执政期间,更是戏谑地以孙中山为新台币的代名词。“台湾这波解构孙中山的小浪潮,刚开始的方法就是轻佻侮慢。虽然似曾掀起高潮,实则却被中山解构,暴露了自己。”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石之瑜说。
实际上,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对中山先生一直保有景仰之心,对中山思想更是怀有很高的认同。虽然作为政治事件的辛亥革命已经走进历史,然而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山思想却流传下来。
台湾《旺报》在“2010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召开时刊登社论指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遗产与奋斗目标是海峡两岸中国人所同分享、共追求的。60年来,即使民进党执政,也不敢对中山先生加以践踏、排斥。当前两岸已经有了不少共识,我们要继续共同奋斗,以最大的善意、诚意与耐心来化异求同,让两岸‘命运共同体’更紧密、更进步。”
正因如此,两岸各界以“中山”之名举行的交流活动非常热络,如去年5月在台北召开的“中山·黄埔·两岸情”论坛、11月在南京举行的黄埔论坛、两岸中山医院定期的交流活动……2011年,在辛亥百年之际,两岸各界有更多的交流活动,以纪念这段历史、发扬中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