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

唁电

新闻报道

新闻资料

历史回眸

资料图片

新闻图片


  新闻资料
 
 
当之无愧的千古功臣

  时间:2001-12-31 15:30    来源:     
 
    张学良先生病逝的噩耗,使国人深为悲痛,人们怀念这位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千古功臣”的历史老人。

  张学良先生之所以被誉为“千古功臣”,第一,是1929年的东北易帜,张学良的这一决定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分裂中国、吞并东北的阴谋,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宣告了中国自清朝末年以来分裂、割据、混乱的结束,至少实现了对外形式上的统一。

  第二,是他对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不仅个人带领东北军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而且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民的愿望,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发动了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爆发前,中共为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曾多次致书蒋介石及南京政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主动的行动。然而,这丝毫没有改变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蒋介石的言论和行动表明,他不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决不罢休。几乎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止蒋介石发动“剿共”的决心。恰恰是张学良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将蒋介石的“剿共”计划化为泡影,造成其欲反共而不能的形势,从而急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局势。张学良先生是大有功于抗战事业的。“西安事变”的发动,宣告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破产,迫使蒋介石终止了他们不愿停止的对红军的军事围剿,为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建立了一个必要的前提。“西安事变”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中国从此由十年内战转向了近百年来未曾有过的全民族团结一致的反帝战争,从而拯救国家民族于危机时刻。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日本法西斯被打倒了,抗日的人民军队强大起来了,一万万四千万人口的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在那里人民实行了民主,农民获得了土地,而全国人民在这种鼓舞之下,亦认识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这就是‘双十二’事变的历史收获。”张学良为实现联共抗日、民族复兴大业“早把生死置之度外”。西安事变前后,他曾多次谈到危险、生死、荣辱问题。当执行捉蒋任务的刘多荃告诉他找不到蒋时,张学良将军对杨虎城将军说,万一有什么不测,你就把我的头割下来送到南京,一谢国人,二息内战。事变发动后,他几次申述:“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只要合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12月16日,他在西安10万人大会上坦陈:“这次事件,是我们一些人为了实行救国主张,置生死毁誉于度外,不顾一切‘为民请命’,我们为了国家复兴,早有‘生死以之’的决心。”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将军拒绝了各方劝阻,决定躬亲送蒋返宁。他对部下说:“就是真的有些危险,我看首先应看我们做得对不对,不应该首先看本身有无危险。我们发动这次事变,何曾只顾本身的利害?只要于国家民族前途有好处,于联共抗日有好处,有危险也应在所不惜。”这些充分显示其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惜牺牲一切的可贵精神。

  第三,“西安事变”后,与张学良将军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东北军成为一支重要的抗日爱国武装。东北军由只代表东北地方利益的一种封建武装势力到成为国民党中一个政治军事集团,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西安事变标志着东北军转变成了抗日的爱国武装。抗日战争爆发后,原东北军各部先后开赴抗日战场,英勇杀敌,前仆后继,许多人为国捐躯。东北军官兵们可歌可泣的战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史册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他们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愿望:“为国家努力杀敌,为东北雪耻复土!”一部分追求进步的官兵则毅然参加了八路军,走上了革命的光明道路。东北军虽然不复存在了,但广大东北军爱国官兵为抗日战争、为争取民族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永不磨灭的。

  第四,张学良先生之所以被誉为“千古功臣”,还因为他在客观上对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西安事变的发动及其和平解决扩大了中共政治主张的影响,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通过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开始取得合法存在的权利,这为人民力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获得巨大发展,为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和在解放战争时期战胜美蒋反动派,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奠定了基础。张学良先生作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当之无愧!他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史册,永为后人所景仰!
 
编辑:system    
 
 
  www.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