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

唁电

新闻报道

新闻资料

历史回眸

资料图片

新闻图片


  新闻资料
 
 
李敖谈张学良

  时间:2001-10-15 20:00    来源:     
 
    9.18事变后,李敖的父亲就是最早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秘密盟员,而李敖作为张学良将军的东北老乡,在台湾最早为张学良翻案。在9.18事变69周年前夕,北京媒体与李敖进行了越洋对话。

  问:李敖先生,今年9月18日是9.18事变69周年,你是张学良的东北老乡,同时又是最早在台湾为张学良翻案的人。我想请你在此谈谈张学良,谈谈日本鬼子,行吗?

  答:谢谢,我曾经专门写了《张学良研究》、《张学良研究二集》等专著,认为张学良是个民族英雄。

  9.18事变后,我父亲是最早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秘密盟员。

  问:你出生于1935年4月25日,——一出生就做了亡国奴,对吗?

  答:1935年4月25日,我出生在东北哈尔滨。那时是中华民国24年,正是9.18事变后3年零7个月,中国东北已是日本鬼子控制下的“满洲国”。照历史的说法,我一出生就是“遗民”,就像孔夫子一出生就是“遗民”一样。孔夫子做“遗民”做来做去,是给不同的中国统治者做“遗民”,但我却一生下来,给日本鬼子卵翼的中国末代皇帝做“遗民”,所以,我比孔夫子还窝囊。

  9.18事变前,东北正是黄金时代;9.18事变之后,发光的未必都是金子,东北人民泪尽胡尘,饱尝做亡国奴的痛苦和辛酸。爸爸一直计划全家离开东北,进入关内,不受日本鬼子统治,可是由于种种困难,未能如愿。到了1937年,他终于实现了举家南迁的大手笔,19口人浩浩荡荡迁到北京,完成了他的“出满洲记”。这时,我以两岁的年纪,离开了哈尔滨,从此,我的家不在东北松花江上了。——但很快,北京也不对劲了,日本鬼子的魔爪自东北南下,终于在1937年7月7日发动芦沟桥事变。爸爸为大家庭所累,再也没有能力南迁了,他只能派五叔到后方去,其余的人,都第二次作了“遗民”。爸爸人虽不能南下抗日,但他的地下抗日,却没有停止。9.18事变以后,马占山将军的东北义勇军是中国第一个以行动抗日的团体。在这个团体以行动抗日的时候,其他团体还在亲日、媚日或观望之中,爸爸当时就是马占山将军的秘密盟员。

  9.18事变后,日本媒体造谣打击张学良的声誉。

  问:在台湾,你是最早为张学良翻案的人。你最早写文章指出,9.18事变是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抵抗的。而张学良由此遭到一片声讨。听说许多责骂非常荒唐,对吗?

  答:嘲笑和责骂中最伤他的是国民党马君武的两首《哀沈阳》的诗,原文是: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如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这两首诗显然在骂张学良在扯名女人,以至丢掉沈阳的事。诗虽然为全国传诵,但内容却是造谣。以诗中“蝴蝶”(胡蝶)为例,胡蝶一生不认识张学良,又哪来翩翩共舞的事?胡蝶在1964年来台湾,公开声明这一点。所谓“翩翩蝴蝶正当行”,是日本一家通讯社为了打击东北军领袖张学良的声誉而造的谣,马君武不察,所以舞文弄墨害人。

  事实上,张学良背上黑锅后,所蒙受的还不止口诛笔伐,还有被爱国者动作的威胁。——不知情的爱国地下组织要杀掉张学良。西安事变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张学良和东北军不愿再做混蛋。

  问:从张学良这个角度说,9.18事变和西安事变,是他的两次大选择,而且有其延续性,对吗?

  答: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和东北军在陕西,处境极为苦闷,因为他们不能在东北打日本人,反倒在西北打中国人,他们是难以自解的。有一项记录说,事变前张学良的机要秘书苗剑秋劝他说:“我觉得陕北共产党不过是癣疥之疾,日本军阀对我们的侵略才是百年大患呢?副司令应该建议蒋先生放下枪杆,同陕北合作对外。”张学良听了,说:“我的职务是剿匪副司令,你要我去和匪合作,这种想法太混蛋了!”苗剑秋说:“你才混蛋呢!放着国难家仇不报,一天到晚地替人家做走狗打内战,你凭什么资格骂我混蛋?”张学良是有度量的人,他说:“你说得对,我们两个都是混蛋!”西安事变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张学良和东北军不愿再做混蛋。因此,他们希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去打日本人。

  问: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判有期徒刑10年,但为什么后来似乎是软禁呢?

  答:当时国民政府1937年1月1日核准张学良被判有期徒刑10年,但蒋介石要求特赦,1月4日,特赦获准,但要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

  但蒋介石的“宽大”是很可怕的,中国在走向自由,张学良在失掉自由。设想当时无此“宽大”,张学良判10年,坐10年牢,早在1947年前就恢复自由了,又何必受无形中变为无期徒刑的德政?

  1980年10月21日,各报登出他们访问金门的消息,有他在金门前线以高倍望远镜眺望大陆河山的照片,照片上的张学良已经垂垂老矣。
 
编辑:system    
 
 
  www.chinataiwa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