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在大洋彼岸、异国他乡不幸逝世,走完了他长达一个世纪的波澜壮阔、起伏跌宕的人生旅程。
那么,这位中华民族千古功臣的人生起点在哪里呢?他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呢?
近几天来,记者在辽宁采访到了有关张学良将军诞生的一段秘闻。这段秘闻似乎既注定了张学良一生将不同常人,也注定了他一生必将动荡不定、大起大落。
这秘闻就是:原来,张学良先生诞生在——马车上!
辽宁省台安县政协主席陆弘先生告诉本社记者,张学良先生的父亲张作霖于一九零一年二月十八日率保险队来到当年的八角台即现今的台安县城。这年的旧历四月十八日即一九零一年六月四日,张作霖的妻子赵氏夫人坐着马车,去往住在台安县桑林子乡张家窝棚的堂侄赵明德家,不料在途中便在辚辚而行的马车上生下了张学良。
对于张学良诞生在马车上一事,在张学良历史研究上有相当成就的辽宁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德良、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研究员杨景华都同样给予肯定。据说,张学良先生生前自己曾亲口说过“我生在大马车上”。
陆弘先生说,张学良在桑林子出生后的一段日子里,与其母赵氏、姐姐首芳三人不仅生活环境不够安定,又因年景不佳,不得温饱。在此期间多亏得到了张学良舅母、即表兄赵明德母亲的极大关照。张学良幼年时,其父精心选聘了当时八角台地区的儒学名流崔中耀担任家庭塾师,为张学良启蒙。幼年时代的张学良聪颖好学,他在家庭塾师崔名耀的热心教诲下,潜心向学,积极进取,由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一直读到经史子集。几年后,被已经归顺清廷、驻防新民府的父亲张作霖接到新民。
由于张作霖在八角台发迹,张学良又在台安境内出生,所以张氏父子对台安人格外垂青,一九二九年台安县政当局编写的《台安县志》即将完稿时,县公署托人请张学良将军为县志题序言留念。时任东北边防司令官的张将军,在军务、政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欣然命笔。这是当年奉天省五十八县中唯一得天独厚的幸事。
一九三零年,张将军有从《汉卿教育基金》中拨出专款为台安兴办一所新民小学。这所小学兴办之前,张将军还亲自通过面视选定了台安知名人士张显忱先生为新民小学校长。张学良将军以“张于凤至”的户名每月从省城边业银行汇到台安官银号三百块奉小洋。该学校学生统一着装,教师待遇亦比普通小学优厚。为鼓舞师生们的办学热情,张将军为该校制定了“文行忠信”四字为校训。
另外,当年东北军中,担任将校级军官的台安人有三十多名。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将军积极支持台安人士抗日救国,同年十二月八日从北平发出指示,委任台安人张海天为“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路军副司令、台安人郭景珊被加委该队伍的第七路军司令。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张学良出生地台安县,人们一直怀念将军对第二故乡的桑梓情谊,于一九九零年张学良九十华诞前夕,将他当年出生后在张家窝棚度过童年时光的旧居按照原貌进行复建,并在他生日那天由县人民政府主持举行了旧居落成典礼,前来参观的还接待了张将军亲友和部属——包括张将军的八弟张学铨、弟媳谢雪萍、侄孙李大壮、外孙女王秦、内弟赵国伟等人。现在这里已被当地政府辟做“张家良纪念馆”,正门两边挂着嵌字联:“良汉高怀同齐月,学卿雅量浴春风”,室内陈列着张学良童年用过的生活器具,诸如煤油灯、算盘、烛台、家具等。屋后当年张学良幼年打过枣的三百年老枣树依然枝叶繁茂。
一九九四年由台安各界人民特意捐款,在县城中心广场为张学良将军雕塑铜像一尊,并将广场改为“汉卿广场”。一九九九年六月,台安县召开了“张学良国际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了一本《千古功臣颂》的诗词联集,歌颂这位与本世纪同龄的老人在促进民族统一大业方面的历史功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月十五日,当得悉张学良先生在美国夏威夷逝世的消息后,台安县人民当即给张学良先生的亲属发去唁电,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以表达先生出生地的父老们沉痛哀悼之情,
陆弘主席说,台安与张学良先生有着不解之缘,多年来台安父老一直感念张先生的桑梓情谊,尤其珍视当年汉公为《台安县志》题序、创办新民小学等义举所留下的丰厚遗产,将以汉公勇敢坚韧的战斗精神为榜样,努力建设好台安,以告慰先生的英灵!
陆弘先生还向记者透露了有关张学良出生的另一“秘闻”,那就是张学良之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那一天也是六月四日,为了避其父的忌日,后来张学良就再也不在这一天过生日了。
从关东大地、辽河平原上的荒村野外,经北平、武汉、西安、南京、奉化、贵阳、台湾等等,到大洋孤岛的神殿之谷,张学良先生这弯弯曲曲的人生旅途,到底蕴涵着多少命运的奥秘呢?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