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联

唁电

新闻报道

新闻资料

历史回眸

资料图片

新闻图片


  历史回眸
 
 
张学良小传

  时间:2001-10-17 09:11    来源:     
 
    传奇老人张学良将军于14日晚间8时30分(北京时间15日下午2时50分)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张将军于9月28日因呼吸急促、发烧而被送至夏威夷的史特劳布医院,经诊断,患有肺炎。由于年事已高,进院治疗17天后,仍回天乏术,平静辞世。

  少帅掌符东北军

  张学良,字汉卿,别号毅庵,堂号张仁堂、张礼堂,乳名双喜,后改名小六子,1901年6月3日生于奉天(今属辽宁)台安县桑树林詹家窝铺村。他的父亲是著名的“东北王”军阀张作霖。张作霖娶妻六房,张学良是张作霖元配夫人所生,为长子。

  张学良一出生,就被父亲张作霖赋予继承家业的大任,得到了父亲的苦心栽培。1918年,年仅17岁的张学良,出任父亲卫队旅营长。1919年,张学良进东北陆军辽宁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各科成绩均名列第一。1920年毕业后,曾任奉军营长、团长等职。同年6月,担任奉军第三混成旅旅长,11月晋升陆军少将,时年不满20岁。

  1921年,张学良奉父命赴日本参观日军秋季军事演习,回国后即主导奉军改革。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学良出任镇威军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率军入关作战,但受挫,回东北助父整军。其后多次率兵入关与吴佩孚、冯玉祥等军阀作战,1926年12月晋升为陆军上将。

  1928年6月3日,张作霖搭火车从关内返回东北在皇姑屯铁路交叉处,被日本人事先埋设好的炸弹炸成重伤,送回家中后翌日死亡。日本人暗杀张作霖的目的,是要制造混乱,乘机全部占领东北地区。但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年仅28岁的张学良,在东北边防督办张作相的协助下,继承父位,成为奉军的新统帅,执掌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

  助蒋完成大一统

  主政之初的张学良,面对的是异常混乱的局面:外部,日本人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时刻准备武力占领东北;关内,南京政府所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直接统帅下,继续北伐,直逼山海关;内部,奉系的分裂倾向日益明显。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少帅,需要有勇气、有魄力来力挽狂澜。

  年轻气盛、有勇有谋的张学良,调整战略,于1928年12月29日与张作相、万福麟联名通电,宣布东三省易帜,接受南京政府的统辖,出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官,不仅缓和了与蒋介石的矛盾,而且挫败了日本人变东北为其殖民的企图。东北挂上青天白日旗,标志蒋介石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紧接着,他整治东北军,除掉亲日派,使奉系维持统一。由于有杀父之仇,张学良特别痛恨日本人。他曾经明确告诉东洋人:“你们日本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你们日本做不到的,我们中国也能做到”。在解除软禁,移居夏威夷后,他曾告诫所有的中国人,“要时刻警惕日本人”。

  1930年,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及桂系军阀爆发中原大战,战争中互有胜负,呈胶着状态。关外拥有强大兵力的张学良便成为决定这场混战胜负的关键和各方拉笼的对象。张学良坐镇关外,审时度势。同年9月,张学良通电拥蒋,挥师入关,冯、阎及桂军土崩瓦解,中原大战以蒋介石胜利并再次一统天下告终。张学良因此受到南京政府的褒奖,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统辖辽宁、吉林、黑龙江、察哈尔、绥远及河北、山西数省军事,驻节北平顺承王府。

  逼蒋抗日救中国

  张学良助蒋介石稳定中原地区与中央政权后,关外的东北军主力大部分进驻北平、天津地区,东北边防呈现空虚,这给日本关东军造成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931年9月18日夜晚,日本关东军突然向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垣发动攻击。在南京政府“攘外必先安内”和“绝对不可抵抗”的命令之下,张学良尽管心不服,但还得服从命令让东北军撤回关内。一夜之间,沈阳沦陷,几日之内,失地千里,作为东北的最高军政长官,张学良遭到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的责难,他感到十分痛心,便于1931年11月引咎辞去陆海空副总司令职务。1933年热河失陷,全国哗然,张学良为示负责,通电下野,出国考察。

  海外考察归国后,张学良曾担任鄂豫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10月,他出任西北“剿总”副司令代理总司令,率部进攻陕甘红军根据地,但战事不利。此时,全国抗日情绪高涨。由于有家仇国恨,而东北军念家情浓,受形势的感染,更出于救国救民之情,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将军多次劝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无法得到蒋介石的回应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与杨虎城经过事先部署,趁蒋介石到西安视察,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后在中共及各方斡旋下,“西安事变”和平落幕,蒋介石在答应停止内战、合力抗日的情况下获释。

  软禁幽居数十载

  张学良发动兵谏的本意与动因仅仅是逼蒋抗日,并非对蒋介石不忠不义,更非要加害于蒋,不然他怎么会于1929年易帜归属蒋介石,又怎会于1935年挥师入关助蒋平定中原呢?正因为如此,张学良将军在达成共同对外、联合抗日的目标后,很快让“西安事变”和平落幕。为表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为了蒋介石的安全,张学良义气般地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

  不过,张学良没有充分估计到蒋介石的计略与多变,当然他也顾不上考虑很多。回到南京的当天,张学良就遭到蒋介石的软禁。随后不久,张受到高等军事法庭的审判,最后法庭宣布由军事委员会对他实施十年的“严加管束”。自从被“管束”之后,张学良将军先住溪口,随着形势变化,移往安徽黄山,再迁江西萍乡。1938年武汉失守后,张学良被送到湖南沅陵,先住苏仙岭,再移凤凰山。1939年移住贵阳修文县阳明洞。此后几年,在贵阳附近数次转移。1945年抗战胜利后,十年“管束”期满,他本该恢复自由,结果1946年11月2日,却被秘密遣送台湾,软禁在台北阳明山。直到1990年6月1日,老友张群为张学良公开做寿,台北高层军政大员孙运璇、陈立夫、梁肃戎、郝柏村、李国鼎、倪文亚、张继正等人均齐聚于张将军住处,他才公开露面,结束了长达54年的幽禁岁月。

  百年历史见证人

  陪伴张学良渡过50多年幽禁生活的主要是他的妻子赵四小姐。他一生娶妻两人,发妻于凤至,续弦为赵四小姐赵一荻。于凤至大张学良三岁,系双方父母指定婚配。于凤至为张学良生有一男一女,即张闾琳与张闾瑛。不过,1927年,张学良在天津结识赵四小姐,两人互相倾心。不久后,赵四小姐自行离家,赴奉天陪侍张将。多年后,于凤至与张学良平和分手,张学良才续娶赵四小姐为妻。此后一生中,赵四小姐长伴张学良身边,即使是张学良在幽居软禁的数十年间,她也从不离身。去年6月22日,陪伴张学良70多年的赵四小姐在檀香山病逝,张学良哀痛逾恒。

  张学良尽管戎马16载,性格刚强,但幽居后过着十分平静的生活。他于1939年开始研究《明史》,吸取中华文化精华。后又皈依基督教,专心研究《圣经》,从不过问政治。即使1990年恢复自由后,他仍沉静在书斋与教堂。1991年,张学良携赵四小姐赴美探亲访友,后来转赴加拿大,最后在檀香山定居。

  在檀香山,张学良除了看书、诵经之外,还口述历史,将他叱咤风云而又坎坷不平的一生留给后人。对少帅来说,确实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然而,为了民族利益,为了中华的强盛,他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中华民族。他见证了中国由分变合、由弱变强的百年历史。

  
 
编辑:system    
 
 
  www.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