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柳襄怀先生惊闻张学良将军病逝,异常悲痛,特给新浪网发来e-mail,撰文纪念张学良将军。现将柳先生文章发表,以馈读者。
惊悉张学良将军不幸病故,十分痛惜。1998年7月,我在出席一个国际学术会议期间曾经在美国夏威夷见到过他。此后几年内,通过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会的程家禾牧师,一直与张学良将军保持着一定联系。此刻,远隔千山万水,不能前去吊念,仅以此文对殊勋彪炳史册的将学良将军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华夏子孙景仰铭记
去年6月3日是张学良将军百岁诞辰。5月28日,张学良百岁寿诞在夏威夷寓所举行。往年,张将军的祝寿活动都在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会举行。除了在美国和其他海外的亲朋好友外,还有好多人从祖国大陆去夏威夷向他祝寿,场面十分热烈。例如,1999年,张将军99岁诞辰时,亲朋好友纷纷赶往夏威夷,400多人热烈祝愿张学良先生快乐、健康,长寿。他们此次不在教会举办,是为了避免惊动太多的人,破例换了地方。但,仍然有近百位来自两岸的近亲与故旧在其夏威夷寓所为他百岁生日祝寿,非常热闹。
江泽民主席于6月1日致电张学良先生并赠送花篮,祝贺张先生百年华诞。江主席在他亲笔签名的贺电中,对先生当年的殊勋和爱国精神作了充分的肯定,并祝愿张先生善自珍重,颐养天年。这是党和国家对张学良将军一生功绩的褒奖,也是对百岁老人的深切关怀。
对于这位中国20世纪前半期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他的百岁寿辰,我国广大人民也都十分关切。正如江泽民主席贺电中所说:先生当年之殊勋早已彪炳史册,为海内外华夏子孙景仰铭记。
1998年7月19日,我在出席国际学术会议期间,有幸在夏威夷见到了张学良将军,并和他合影留念。回国以后,我在《现代家庭》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夏威夷寻访张学良”的短文,并配有与张将军合影的照片。文章刊出以后,从全国各地打来了几十次电话。有的向我索要照片或文章复印件;有的要我帮助购买载有文章和照片的《现代家庭》杂志;有的还把我的文章寄给在美国读书的孩子。还有人从胜利油田打电话到我家里;从辽宁的盘锦市中学给《现代家庭》杂志总编辑写信,希望进一步了解张学良将军的近况。同样,去年在《上海申江服务导报》上发表的那篇“在夏威夷寻访张学良”的文章及张学良先生夫妇近照,也是反应强烈,备受关注。一位祖父曾与张学良先生早年有较密切交往的女士还专程前来找我,希望我在再次见到张将军时,替她转达敬意。这一切都使我深深感受到,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极大影响的传奇人物。
从夏威夷回来以后,通过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会的程嘉禾牧师,我与张学良先生继续保持着联系。1998年8月6日,我将合影照片寄给张将军,并附上一封短信。教会的程牧师很快给我来了回信。信中说:“托转张学良将军的大札已请他过目。张氏夫妇附言:向你致谢,盼以后有机会再来夏威夷。”。信中还寄我两张张学良将军98岁生日拍的照片。1998年11月9日程牧师在收到我寄赠张将军和他的两套上海最新风景明信片后,又来信说:“张将军夫妇最近身体尚佳。每礼拜天总能来教堂参加祈祷。”信中又寄给我有张学良将军亲笔签名的感恩节见证辞和手书条幅。1999年,在张学良先生99大寿前夕,我给张将军寄去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两张贺卡,祝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还随信寄去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两张照片。一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1935年曾经下榻的上海故居照片;一是张学良1993年93岁生日前夕被聘任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的照片。我想,他会喜欢这些贺卡和照片,会激起他对故土的深深怀念之情。1999年6月4日,我收到了有张学良中、英文签名的生日感恩辞。除了感谢上帝给了他这么长的寿命外,还感谢大家为他祝寿。去年,在张学良先生的爱妻赵四辞世后,我给张学良先生发去了一封慰问信。最近获悉张学良将军因病住院后,我也写了一封信,期望他能够战胜病魔,早日康复。没想到,张将军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二、善自珍重,颐养天年
百岁张学良的生活和健康状况是国人所普遍关心的事。98年7月我在夏威夷见到他时,发现他身体很好。坐在轮椅上,身体挺直,目光有神,是一位很普通的慈祥老人。只是,他的听觉不好,需凑近他的耳朵大声说话才能听得见。据与张将军一家比较亲近的吴晓芸太太告诉我,张学良先生很喜欢夏威夷,心情很好。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自由自在地过着平民的生活。每天有一定时间推出轮椅去海边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在家里喜欢与亲友打打牌,但只打四圈。吴太太也是张家的牌友之一。星期天,张氏夫妇去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教会礼拜。他们总是九点钟准时到达,从右首大门进入教堂,坐在固定的位置上。在礼拜结束后,人们可以过去与他们握握手,说说话,拍拍照。对于别人的采访,他一般不说话。我们见到他时,他微笑着和我握手,并说了几声:“谢谢,谢谢!”。但,当他与家人或东北老乡在一起时,张学良先生充满内心的喜乐。
著名的赵四小姐,赵一荻女士,比张学良先生年轻11岁。但她生活中多有曲折,身体没有丈夫好。她抽烟十分利害,总是咳嗽。后来,在医生的劝导下,她终于停止了抽烟。但,为时过晚,肺癌使她切除了一叶右肺,一直氧气袋不离身。后来又跌断了手腕和右腿。但,她督信基督使她对生活仍然充满信心。不幸的是,赵四夫人于去年先张学良去了。我那次在夏威夷未能见到赵四,只有张将军百岁诞辰时夫妻合影以及与程牧师夫妇的合影,至今仍留在我的照相册内。
说起信教,张学良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他18岁时加入了基督教青年会的活动,内心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产生了对基督教的强烈共鸣。但他却遵从父命,本非所愿地成了军人。被囚禁台湾后,张学良感到需要有一个信仰,于是就开始研究佛学。一天,宋美龄去看望张学良,问他在读什么书?张说在研读佛经。宋美龄说:“汉卿啊,你又走错路了。你看世界上有多少领袖人物都是信耶苏的。你也应该读圣经!”。张学良从此督信上帝,在困苦的囚禁生涯中,获得了新的精神寄托。他自己认为,能到夏威夷这美丽的地方自由居住;多难的他能活到一百岁,这都是上帝的恩典。一九九八年九月,张学良将军手书条幅一帧:信耶苏有永生,表达了他的虔诚之心。
在张学良百岁生日前夕,我给张将军寄去友人送给我的东北特产“不老草”、中国茶叶及贺卡。很快,我就收到了张学良伉俪近照。看到百岁的张将军,以及年近90的赵一荻女士,仍然那样的神气和焕发,国人自然会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如今,夫人已过,张将军也去了,这怎么教人不悲伤呢!
三、无日不有怀乡之感
张学良将军从不提及回大陆探亲之事。也许他对台湾有承诺。但,他的怀念故土之情却时时有所表露。据“百岁张学良”一文介绍,张学良曾私下向程嘉禾牧师谈到,回大陆有困难,主要是身体上的原因。文章还说,1964年,张学良与赵一荻在台北教堂举行婚礼后,在漫步走向住所途中,张学良先生问夫人:“你是不是也想趁这有生之年,能回趟大陆,看看奉天,看看北平,看看那西安?”。赵沉默良久,继又长叹道:“汉卿,咱们还会有那么一天吗?”。报道还说,1980年,张学良和赵一荻在金门隔海眺望大陆故土,流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1991年,张学良将军偕夫人赴美国探亲期间,他的原部下,吕正操将军受中央委托去美国会见了张学良。吕向张将军郑重递交了邓颖超同志的信,诚恳欢迎张将军在方便时回家乡看一看。张学良将军一字一句地认真看着。他说:“我这个人很想回去,但现在时候不到。我一动就会牵涉到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意为我个人的事,弄得政治上很复杂。”。他给邓颖超的亲笔信中写道:“寄居台湾,翘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据报道,在去年百岁寿宴开始前,张学良偕同夫人赵一荻女士出席一项事先安排的记者会。言谈间不时流露很想回东北故乡看看。不过,由于怕受不了感情上的冲击,暂时还未有成行的打算。
在上海皋兰路1号,有一幢西班牙式花园洋房,那是张学良将军在上海的故居。1935年,张学良先生与赵四小姐曾下榻于此。如今故居依旧,房屋空关着。门口有一标牌,上书:张学良将军曾在此居住。祖国人民期待着,总有一天,张学良将军夫妇会踏上故土,看看东北,看看上海,看看西安,看看北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曾经与程家禾牧师私下探讨过由牧师夫妇陪同张学良夫妇不声张地回大陆访问的事。由于事关重大,最后终未实现。如今,我们是再也难以在世界上见到张学良将军了。
四、爱国之情发扬光大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发动的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改变了蒋介石的命运,也改变了张学良本人的命运。历经50余年的囚禁岁月,张学良的心境已经淡然了。但“西安事变”却使他永远难以忘怀。“百岁张学良”文中说,一次他去朋友家看大陆拍摄的历史片《西安事变》,张学良开头显得紧张,继而激动,到后来老泪纵横。最近,读到一本日本人写的名为<张学良>的书,对张学良西安事变前后的思想演变历程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据说张学良有一本记有西安事变的笔记本,他的一个秘书当时把这本笔记本交给了一个什么人,说是要到2002年才能公开。这将是“西安事变”最珍贵的史料和最确切的历史证据。
张将军尤关心祖国统一的问题。1991年6月4日下午,吕正操将军在美国第三次与张学良将军见面。交谈中,他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不能这样长期下去,台湾和大陆总有一天会统一,这只是时间问题。”。吕正操向张将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实行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政策。张将军表示,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点力量。他说:“我过去就是做这些事的,我愿保存我这个身份,到那一天会用上的。我虽然九十多岁了,但是天假之年,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很愿意尽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愿意为中国出力。”而今,张将军已经病故,但他的爱国之情,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我国人民也一定会在怀念张学良将军的同时,受到激励,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的奉献。
作者简介:柳襄怀,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离子束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离子束专业SMMIB国际会议的国际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材料及材料表面处理及薄膜合成研究。出访过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西班牙、印度等很多国家。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