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着革命运动的普遍与深入,1904年前后,出现了好多种宣传革命的“白话报”。我所见到的最早一种是《觉民》。影响最大、发刊时间最长的有《中国白话报》。以地区名义为题的,有《湖州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福建白话报》、《江苏白话报》、《吴郡白话报》、《直隶白话报》、《第一晋话报》、《滇话》、《扬子江白话报》,等等。真是万口传诵,风行一时,如半阕《西江月》所咏:“爱国痴顽肠热,读书豪侠心坚。莫笑俺顺口谈天,白话报章一卷”。
这些“白话报”的主要内容,不外是“觉民”和“革命”。“党祸风重炽,民权势尚孤。横戈冲马去,何惜断头颅”。坚决的推倒“专制”政府:
……今日专制流毒猛于虎,吸我脂膏割我股。何为四百兆人习为常,沉此地狱不知苦?不知苦,到得后来更受禂。不如大家结成一条心,树起义旗掀倒恶政府!(《猛虎歌》)
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只是过多的责备自己,“休怪外人攘夺我腴田,实自己偷安不起劲”。对帝国主义掠夺本质缺乏认识,甚至对他们还抱着幻想。是很不彻底的。也鼓吹妇女解放,进行启蒙活动。
“白话报”所采取的宣传方式是有特点的。传记文学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产生了像《黄帝传》、《大禹传》、《陈涉传》、《大侠张子房传》、《文天祥传》、《郑成功传》一类的富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传记,与当时的革命斗争,进行了紧密的配合。利用了《黄梨洲的学说》、《王船山的学说》一类的学术介绍文章,进行了民族主义思想的灌输。通过“地理”的漫谈,如《黄河游》、《长江游》、《西江游》、《说运河》等,唤起读者的“种界之思”,并刊诗篇《昆仑》、《黄河》、《扬子江》、《支那海》,总题《爱之歌》以相配合。大量的刊载了文艺作品,如诗歌《光复歌》,小说《玫瑰花》、《多少头颅》,传奇《博浪椎》、《风洞山》、《罗星塔》、《断头台》,班本《游侠传》、《俄占奉天》,等等,对辛亥革命都起过积极作用。
编辑体例,大都是以《中国白话报》为宗,而一脉相承的。栏目有论说、学说、史地、科学、教育、传记、时事、小说、戏曲、歌谣、谈丛等。历史、传记部分,属于地方性的,大都强调本乡本土,如《福建白话报》就刊载《福建开疆始祖无诸王传》、《福建白话史》、《福建学派的源流》、《闽史拾谈》等。刊本统一二十四开,每期约四十到五十面,老四号字排,很恰当。也有在日本编印的。可以说是当时宣传工作上的一枝轻骑军。不过,其间有些文字主导倾向虽好,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思想却是很混乱或者很落后。而有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些“白话报”里,也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就是刊物称做“白话”,而韵文一类作品,却依旧是“文言”,没有得到改革。经验不足,运动还没有发展到这样阶段,是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样,这些“白话报”的文字宣传力量,在当时是很大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有一首诗说:“久思词笔换兜鍪,浩荡雄姿不可收。地复天翻文字海,可能歌哭挽神州?”波涛汹涌,地复天翻,宣传的文字海洋,在辛亥革命时期,同样有它的值得珍视的奇光异彩。(阿英) (原载于1961.10.16《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网)
编辑:齐晓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