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党人历经多次起义失败而始终锲而不舍,不断追寻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终于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他们的努力和实践,足以启迪后人。
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情况十分惨烈,诸多革命精英毁于一旦。但这些起义还是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扩大了革命影响。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随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政府就此垮台。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民主共和的观点从此深入人心。
风起云涌的反清革命斗争逐渐影响到岛内,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先后有台籍革命英雄罗福星的苗栗起义、余清芳的西来庵起义等,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是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特别是罗福星在就义前留下的遗书:“余弃故山妻子,奔走东西,是为忧国爱民,毙而埋尸台湾,永为台湾纪念!”至今读来仍令人感佩不已。
武装斗争失败后,台湾人民利用合法手段,继续进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其中具代表性的是林献堂、蒋渭水推动成立的台湾文化协会,后来又有“台湾农民组合”、“台湾民众党”、“台湾共产党”、“台湾地方自治同盟”以及反皇民化运动,他们组织诗社、书房等,在台湾进行群众启蒙运动,促进了台湾同胞身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人民敲锣打鼓,欢欣鼓舞。但随后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的经济统制政策,接收变成了“劫收”,台湾物价飞涨,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仅仅两年之后,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就爆发了“2·28”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领导人谢雪红、杨克煌等人,在香港成立了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继续为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邀请连战和宋楚瑜先后来访,开启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时代。大陆陆续推出一系列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争取了台湾民心。
2008年,台湾再次政党轮替,岛内发生了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海协会和海基会共签署了15项协议并达成2项共识。两岸实现了全面直接“三通”,进入了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阶段。
回首往昔,岁月峥嵘。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孙中山先生百年前的话语“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至今仍掷地有声。两岸中国人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作者单位:台盟中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