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寻访:一个村庄的一百年辛亥记忆

时间:2011-10-08 15:0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0月6日电(记者皮曙初、吴植)当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东北部的蔡官田村时,这里的村民正在忙着修缮蔡济民故居,准备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到来的日子,将其改建成“首义元勋蔡济民陈列馆”。“给蔡济民修故居,村民们都愿意,大家抢着参加,我今年63岁了,也去做了6天的工。”曾担任过村党支部书记的周娥荣说。

  蔡官田村是蔡济民的故里。近一百年来,关于辛亥革命的故事在这个村子里口口相授,代代相传,甚至融入了当地的民俗。

  在蔡济民故居厅堂的正面墙上,挂着一面展开的“九角十八星旗”,殷红的旗面,黑色九轮角,镶嵌着十八颗黄色圆星,旗面已显得暗旧,颜色也不再鲜亮,然而在屋顶亮窗斜射进来的阳光照射之下,依然可以感受一股肃穆庄重的“铁血”震撼。

  在村民们眼里,“铁血十八星旗”不仅仅是蔡官田村光荣历史的见证,也是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古老村庄的精神激励所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要齐聚一起,举行盛大的祭旗仪式,之后是浩浩荡荡的龙灯巡游,十八星旗在队伍最前面猎猎飘扬。

  蔡官田村现任党支部书记蔡锋告诉记者,这个如今有千余人的小村庄,在辛亥革命中走出十多位志士英烈,其中包括首义元勋蔡济民、辛亥报人蔡良村、护法战争军需处主任蔡极忱等人。

  尤其是蔡济民,武昌起义成功后,主持军政府决策机构谋略处,掌管军政大事,被称为首义“大总管”。

  阳夏战争中,蔡济民伴随总司令黄兴左右,每战必亲往督阵,黄兴称之为“鄂中军人之巨擘”。

  “今天我们蔡官田人都以这些革命英烈为骄傲。为了让后人记住革命先辈,这面旗子在我们村一直妥善保存,祭旗仪式也绵延了几十年。”蔡锋说。

  今年90岁的蔡正松老人仍住在有100多年历史的祖屋里,谈起这面旗帜的来历,老人兴致勃勃:“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蔡济民觉得形势不对,晓得他要当皇帝,就把湖北都督府门前的一对九角十八星旗取下来,带回家乡。”

  老人说,按辈分蔡济民是自己的族兄,但是自己出生时,蔡济民已经牺牲,只记得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祭旗的仪式每年就在村子里举行,关于蔡济民跟孙中山闹革命的故事也在村里口口相传。

  以为辛亥人物立传著称的黄陂作家裴高才对蔡官田村九角十八星旗的来源进行了考证。他说,1912年5月,蔡济民托自己的族兄将两面象征着首义铁血精神的九角十八星旗送回乡下,并由其宗亲妥为保存。

  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战争,蔡济民被任命为鄂军总司令,其后受党人牟鸿勋、苏成章之邀,赴利川任鄂西靖国军总司令,他特意让同乡蔡极忱将家乡珍藏的铁血十八星旗带一面至利川,以号召反对北洋军阀的护法战争。

  1919年1月28日,蔡济民在利川被川军杀害,年仅33岁。裴高才说,当时蔡官田村跟随蔡济民同去鄂西的还有10人,除一人回家报丧,其余9人一同遇难。

  蔡济民遇害后,胞弟蔡化民赶到利川为其收尸入殓,灵柩覆盖着那面九角十八星旗运回武汉。这面旗帜后来被其亲属带回家乡,并代代相传。自此,两面九角十八星旗便成为蔡官田村村民的精神寄托。

  蔡正松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留在村里的两面九角十八星旗已不是原来的两面,原来的旗子于1975年转交湖北省博物馆珍藏,省博物馆按照同样规格复制了两面送给蔡官田村。

  距离武汉市区不到50公里的蔡官田村,仍然保持着一百多年前的乡村风貌,村里上百年的旧式民居随处可见,包括蔡济民的故居都保存完好。村子的北角,一棵500年的松柏依然枝繁叶茂。

  几年前,村民们在村口立下了“辛亥革命村”字样的石碑和牌坊。今年,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蔡家榨街道办事处和蔡官田村对村里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和修缮,他们希望通过努力,使这里独特的明清古建筑能够得到妥善保护,独有的“辛亥革命历史文化”能够得到进一步弘扬。

编辑:普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