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台延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墙头的枪响划破旧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也传递到远隔千里的宝岛台湾。1912年元旦,中山先生就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向中外记者明确表示,“中国如不能收复台湾,即无法立于大地之上”,这一振聋发聩的呼声无疑让台湾同胞闻之振奋。
记者在台北市二手书店翻阅到的史料显示,当时台湾商人大量输入孙中山、黄兴等人画像、武昌起义战争图画和以革命为主题的“新三字经”及小说。岛内民众争相购买,孙中山的名字在台湾可谓妇孺皆知。
在辛亥革命成功的鼓舞下,台湾同胞的民族自尊心大增,并积极酝酿反日的民族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委派台籍革命青年罗福星等人回台动员民众,准备抗日起义。
1913年3月15日,罗福星在苗栗召开台湾革命同志代表大会,发表《大革命宣言》,列举日本帝国主义的21条罪状,号召台湾人民起来配合辛亥革命,驱逐日寇,光复祖国河山。这场历史上著名的苗栗起义虽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告终,但其不屈不挠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殖民暴政,在台湾遍洒了心向祖国、恢复台湾的革命火种。
继苗栗起义后,从1913年到1915年,林圮埔、黄朝、罗阿头、余清芳等人先后在南投、嘉义、台中等地展开了抗日反殖民地的武装斗争。
台湾著名历史学者王晓波认为,这些运动是辛亥革命在台湾的继续和延长,民族、民主革命精神由此在台得到发扬光大,为最终收复台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