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日,日军侵占沈阳,几天之内又占领长春、吉林等地。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图为日军占领沈阳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80年前的警报,是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悲怆;80年后的警报,是拒绝遗忘、发愤图强的自省。穿越80年的警报,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对未来的积极思考——一个民族如何从苦难历史中汲取向上动力。
不战而退,国耻勿忘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流传东北的民间歌曲《九一八小调》这样唱道。
“当年的情况比歌里唱的还要惨。”“九一八”事变亲历者、90岁的孙世箴老人回忆说,事变发生后连续几天,日本人大开杀戒,沈阳城门楼前吊着很多中国人的头。“从那以后,东北几千万老百姓就成了亡国奴。”
不战而退的屈辱,终酿14年国土沦丧、黎民蒙难。1931年9月18日22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一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攻击沈阳城。
“由于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兵力数倍于日军的东北军,除了小股部队开枪抵抗外,其余都不战而逃。”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说,由此导致东北在4个月零18天时间里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进入了最黑暗的一段历史。“不抵抗等同于开门揖盗、任人宰割,这是莫大的耻辱。”辽宁地方史学者韩晓东说,“九一八”事变是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落后就怕挨打、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必然。
“恨不抗日死,留得今日羞。”韩晓东说,14年的抗战表明,面对强敌要敢于抗争,要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牺牲精神,否则就不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不能赢得抵御外侮战争的胜利。
“当年爬冰卧雪、血染沙场,就是不愿意当亡国奴。”今年100岁的抗联老战士单立志老人虽久卧病床,但还思维清晰,“中国人决不能忘记‘九一八’,决不能忘记抗战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