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开始的辛亥革命:血淋淋的“剃”与“留”

时间:2011-10-08 15:50   来源:新华网

  辛亥革命百年 从“头”开始的革命

  新华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赵颖)56岁的闫秀珍每月要烫一次发。有轻微波浪卷的短发使她看起来干练稳重,而且作为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会长,这也符合她的职业和气质。

  “中国人现在可以自由选择发式。但历史上,发型问题甚至能招来杀身之祸,”她说。

  血淋淋的“剃”与“留”

  1644年随着清朝政权的建立,统治阶层开始在全国强行推广满族的辫发。

  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高级顾问张有旺说,汉族人深谙孔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教诲,并视剃发为蒙羞、受惩,因此坚决抵制。顺治皇帝进而颁布严厉的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自此流传。

  张有旺介绍说,当时各地官府派剃发匠和刽子手上街给人强行剃发,违抗者被当场砍头,并把头挂在剃头挑子上示众。

  史料记载,清军为逼迫江阴人民服从,攻城81天后屠杀了17万人。

  由满汉政权更替而引发的“剃发”、“留发”之争,虽然以清王朝的军事胜利和汉族男子改束发为结辫而告终,但因发型而起的矛盾却远未结束。

  蓄发与剪辫

  很多民间起义都以蓄发作为反抗清朝统治的政治标志。太平天国起义更颁布了“蓄发令”,要求男子恢复古代束发不留辫的习俗,违者“杀无赦”。起义失败后中国男人的头上继续梳着辫子。

  晚清时期,中国男人的辫子和女人的缠足被视为落后与积弱的象征。很多海外留学生把辫子盘起来或干脆剪去。此外,人们逐渐感到辫子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辛亥革命使剪辫得以全面开展。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立即宣布辫发为清罪状之一,并颁布公文禁止公众蓄辫。1911年末,在即将结束延续了200多年的统治前,清政府颁旨允许民众自由剪辫。

  张有旺说,清王朝的覆灭不是导致新王朝的建立,而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发辫的寿终正寝也并未让中国人重新束发于顶,而是短发的普及。剪辫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从禁烫到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服务业亟待发展。但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刚刚起步的美发业陷入停滞。十年间,烫发和披肩发被禁止,美发工具被销毁或没收,许多手艺高超的美发师全无用武之地。

  张有旺1953年起在北京前门的沐晨斋当学徒,是北京资历最老的美发师之一。这位74岁的老人见证了中国美发行业几十年的变革历程,在业内有着“活字典”的美誉。

  直到1977年,人们才可以“偷偷”烫发了。张有旺回忆说,当时烫发必须凭单位的介绍信,还不能做大波浪,只能稍微烫点花儿再扎起来。

  1978年,享誉京城的四联美发厅引进了几台新式电烫机,不仅吸引了大批顾客,还招来了外国记者。四联美发美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秀敏说,改革开放后中国恢复烫发的消息随之传播世界。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发业全面恢复烫发等服务。随着个体发廊的大量涌现,日本、港台等地新颖的发型被引入中国内地,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中国人可以真正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

  闫秀珍说,美发行业的从业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剃头匠,而是掌握美学、化学、几何、物理、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美发师。

  商务部和中国美发美容协会的联合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有120多万家美发美容店,从业人员超过700万。去年全行业营业额达3800亿元。而1977年,全国仅有1.1万家理发店,理发师约37万人。

  中国美发师在借鉴日、英等国先进美发技术和时尚设计的同时,也在尝试创造符合中国人特点的发型。

  吴秀敏说,四联的160多位美发师可以为顾客做出几十种发型。这里的日均客流量达上千人,年营业额超过2700万元,高于业内平均水平。

  30多年来,李女士一直在四联做头发。这位83岁的退休教师头发花白,略显稀疏。她坚持每三个月烫一次头,花费约200元。

  “四联的美发水平和服务质量一如既往的好,我每次来心情都很愉快.”她说。

  闫秀珍说,发型不仅是一种发式风俗,还涉及政治变革和社会变迁的重大问题。发型虽属于个体,也关系到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风尚。它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个人和社会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

  宋超最近把一头短发染成了咖啡色,他认为这样看起来更精神。

  “我不喜欢太前卫。发型代表一个人的品味,正确的选择能给周围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位24岁的汽车销售员说。

编辑:普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