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如今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客络绎不绝(中国台湾网 李徽 摄)
在人类军事史上,很少有一个军校像黄埔军校,在短暂的时间内如此大程度地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这座走出五位共和国元帅,三位大将,八位上将,187名中国国民党将领的传奇军校,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在辛亥革命即将迎来百年之际,两岸记者“重走辛亥路”联合采访团走进黄埔军校旧址,重温时代风云,探寻历史坐标。
1924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黄埔军校。他希望通过军校的创办,“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黄埔军校校本部的大部分建筑物早已在1938的日军轰炸中化为灰烬。共和国建立后,进行了部分修缮。1996年起,广州市政府按照“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前后耗资3000余万元,在旧址长洲岛上对军校进行了重建,复原教练、管理、军需、军医各部的办公室和课室、师生的饭堂、寝室等。
走进黄埔军校的旧址,朴实无华的校舍给人肃穆严谨之感。校长室、饭堂、寝室等按照资料照片复原的陈设,仿佛把时间带回了近一个世纪前,叱咤风云的人们在这里训练生活的时代。在这里,蒋介石、周恩来、廖仲恺、聂荣臻等众多改变历史命运的人物挥斥方遒,从戎报国。
黄埔军校中的二门门口挂着一幅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另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亦可领略当年军校师生所推崇的慷慨豪情。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可视作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性产物,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副馆长冯惠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黄埔“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精神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前所未见。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也是凝结两岸的纽带,也会继续发挥两岸交流平台的作用。(记者 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