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记者重走辛亥路:再读黄花岗

时间:2011-08-25 14:5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烈士后人在墓前合影

 

  黄花岗起义,又称“辛亥广州起义”、“3·29广州起义”,其牺牲之惨烈,在孙中山领导的历次起义中堪称之最。7月11日,来自海峡两岸的40余名记者来到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开始“重走辛亥路”联合采访的首站行程。

  栋梁断折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林觉民牺牲前所写的《与妻书》,让人读之断肠落泪。这位集情操、才情、真情于一身的大好青年,在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中陨落。

  其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优秀的不止林觉民一个人。“国之栋梁,于斯断折”,烈士墓的后方,通体以麻石建成的纪功坊上,两根石头梁柱指向天穹,却是断折的造型,代表黄花岗起义中殒身的烈士,都是当时的国之栋梁。“他们很多是留学生,学成归来,一腔热血,却壮志未酬便已牺牲”,女导游对记者说。

  黄花岗起义,堪称历次起义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方生洞、喻培伦、陈与燊、宋玉琳、罗仲霍等一大批青年精英在此役中逝去,这些人本来都是各个行业的专才,所以孙中山痛心地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烈士们为理想抛洒热血,还惨遭残暴的清政府曝尸街头。导游介绍,幸有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险出头,通过广州4家善堂出面,才得收集72具遗骨,他以房产作抵,买下广州郊外的红花岗,作烈士之墓。因嫌红花俗气,潘达微改地名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这也是起义名称的由来。

  先辈遗志

  在陵园里,烈士的后人们接受了记者采访。“没有这些先辈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烈士罗遇坤的孙子罗锦初说:“我为他们骄傲!”

  一头白发的陈世乾,向记者展示了一份“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铅字写着“查陈文褒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落款是毛笔手写体的毛泽东,时间为1956年。陈世乾的祖父陈文褒,原是归国华侨,为支持革命,捐出了自己大部分财产。黄花岗起义中,陈文褒在攻打总督府时壮烈牺牲,时年仅31岁。

  76岁的温国杰是烈士温生才之孙,从1981年中国同盟会广州遗属联谊会成立以来,他一直任会长。20多年来,除了每年例行的拜祭外,他常常来陵园义务给学生们宣讲先辈的革命事迹。

  “跟先辈为了振兴中华牺牲相比,义务讲解是很微小的事,但是,先辈的遗志一直激励着我们,为振兴中华贡献一份力量。”温国杰说。

编辑:杨永青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