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汪道涵:两岸之道,唯和与合
汪道涵说:“辜振甫的逝世无疑将对两岸会谈产生影响,这还要看将来继续他工作的人是什么样子。”
本报记者袁飞李秀中发自上海
昨天(3日)凌晨4时许,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辜振甫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 记者从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辜先生新闻官张良任处获悉:昨天台湾成立了辜先生治丧工作小组,上午11点举行了记者新闻发布会,下午1点布置灵堂接受社会各界吊唁,下午3点辜先生遗体从台湾振兴医院移送回来。张良任还透露,将用一个月的时间成立追思会,追念辜先生的遗志。
“辜老先生身体一直不好,我知道,能够维持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我对他的逝世表示很哀悼,沉痛的哀悼。”昨天晚上8时30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面对记者的来访,汪道涵开门见山地说:“我身体不太好,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刚好,现在又转成卡他性中耳炎,讲话也听不太清楚。本来医生说最好不要见客人的。”
至于如何评价辜振甫,汪道涵说:“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那么几句话就行的,历史总会作出很客观的评价。但是他努力于形成一个中国,这一点我们是认可的。”
辜振甫“一个中国”的观念给汪道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辜老先生一个中国的观念,是应该肯定的。他主张一个中国,承认九二共识,这我们也是同意的。”汪道涵对记者说。
在昨天给辜振甫夫人辜严倬云女士的唁电里,汪道涵也表达了中肯的评价:“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而今风飒木萧,青史零落,沪上之晤,竟成永诀。天若有情,亦有憾焉。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当记者问汪道涵先生是否愿意去台湾时,汪道涵回答说:“我想不想去台湾的问题,要看两岸关系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
针对辜振甫病逝对两岸可能的影响,汪道涵说:“辜振甫的逝世无疑将对两岸会谈产生影响,这还要看将来继续他工作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两岸未来关系发展的看法,汪老认为,“对于这点,胡锦涛主席已经讲得很明白了,我们将尽极大的努力不放弃和平统一,我们也不放弃会谈,谈什么题目呢,谈怎么统一,怎么形成一个中国。至于两岸的会谈,胡锦涛主席最近有个新年演讲,这里面宗旨和方针都讲得很明确了。”
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驻大陆代表徐汉康说,辜先生无论在工商界和企业经营界,还是道德品质方面,都让我们崇敬,在品格和学术上让企业家敬仰,他所做的事情很独到,处理问题很有见解,无论从方式上看,已经尽心尽力,顾全两岸关系,对两岸都顾全到了。他的逝世对工商界和企业界也是很大的损失。
台湾谈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辜先生生前好友张五岳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辜先生在两岸关系的处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两岸关系需要更进一步发展,需要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把两岸关系的事务落到实处。
据张先生回忆,他每次去探望辜先生时,辜先生对家族和子女等相关家务事都没有让他牵挂,最让他牵挂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他具有中华民族那种悲天悯人的胸怀,他是台湾最理解目前两岸框架下人民最深刻的需求的人。
张五岳认为,汪辜会谈、海协会、海基会不会成为历史名词,它们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那种认为它们是一时政治名词、无法继续发挥作用的看法是错误的,它们是两岸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内涵,在内地提倡民间对民间、公司对公司等前提下还有很强的生命力,这个通道还很重要,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功能无法取代。
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专家、汪道函先生的同族汪尧田指出,辜先生的逝世对两岸关系是个很大的损失,但是在台湾像辜先生这样希望会谈的人士很多。
汪尧田说,辜先生很有个人魅力,对两岸统一,无论是政府、商界、民间,都将在历史上写下一笔、留下重要的章节。他的逝世并不意味着他的事业的结束,相信继承他事业的人会把工作做得更好。(2005年01月0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