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台湾吴姓

  时间:2006-04-12 16:53    来源:     
 
 


  吴姓迁居台湾,应较大陆其他族性早。远在春秋吴国鼎盛时,具有先进航海技术和海洋民族开拓和冒脸精神的吴国子孙,就有可能涉足台湾.澎湖。当吴国灭亡时,吴姓子逃难海上,也可能向东南渡海逃至台湾。但吴姓进入台湾,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元朝时的礼部员外郎吴光斗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礼部员外郎吴光斗和宣慰使杨样、奉元王朝之命,率6000大军乘船"往使琉求"(即今台湾岛)。吴光斗所率元军先抵达澎湖,在此经过一段休整后,即于1292年3月29日出汀路尾澳乘船出发,开抵台湾,不久因故撤回澎湖。撤回澎湖后,吴光斗即神秘失踪,有传说他因与杨祥有矛盾;只身逃到台湾去了。

     明末以来,大批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成员。纷纷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据《中华文化百科全书》所引《台湾省通志》记载,早期移居台湾的吴姓有53人。如福建云霄人吴登高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移居台北类箕湖;南明永历年间(1647一1661年)大批吴氏族人随郑成功前往台湾,其中有吴天化人垦台南后壁,泉州人吴蓉入垦彰化县线西堡;清初康熙年间(1661-1722年)闽人吴英入垦云林斗六镇,吴球徙居台湾嘉义,吴举入垦嘉义民雄;雍正年间(1723-1735年)则有吴正诰与曹、赖族人合建土林镇市街;乾隆年间(1736-1795年)有吴有浩入垦竹南,吴伯淇入垦台北县深坑;嘉庆年间(1796-1820年)有漳州人吴沙父子入垦今宜兰头城,吴全由台北人垦台东;道光年间有吴立富入垦苗粟县大湖。

     据记载,今澎湖的吴胜家族.分别来自福建的金门、南安、安溪、海浪、晋江、漳州、泉州等地。又台北县新店安坑的吴氏家族据传其祖先本为粤人,明末迁闽,清初迁来台湾,初居高雄。后北迁至台北新店安坑。

     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所引《陵海吴氏族谱(居晋江灵水宣公派)》的材料,该支吴氏宗族第14代有族人吴鉴、吴镒兄弟迁居台湾。吴鉴,字文炳,号东篱,后裔族居台湾嘉义县刘厝庄;吴镒,字稼轩、后裔居台湾嘉义县草湖庄。晋江灵水吴氏的第23代有吴昌纶,也迁居嘉义刘厝庄。又据该书所收《泉州溜江吴氏家谱》,原住泉州的这一支吴氏宗族,到乾隆时,出了一个医术高明的外科医生叫吴家镇,字大。但这位医生却生性好赌,倾家荡产后,逃往台湾谋生。又据《温陵晋邑古四吴氏叠轩公派下分支家谱》,古西吴氏家族的第16世吴珍、17世吴士象、18世吴进江,都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

     据《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所收《东石玉塘吴氏三产家谱》记载,福建东石玉塘吴氏"由三让发迹,支分霞语,基肇东石"。该族第17世吴声养,携子侄同往台湾创业,迁成箔仔庄。此后,这一支吴氏家族又有大批成员迁往台湾,而且在台湾还颇有业绩。第19世的吴述豫,字命程,号谨守,中台湾府学第六名;其五弟吴述钩,字命圭,号修文,是台湾彰化县庠生,于道光辛丑年(1841年)中进士第三名。

     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吴姓成员大批的迁入,使台湾成为今日吴姓人口分布较多、较集中的地区。据1930年日占时期首次台湾地区姓氏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在当时31003户之中,共有193个姓,其中吴姓占4%,在陈、林、张、王、黄、李之后,排在第7位。1954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湾姓氏进行的一次不完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台湾当时的737种姓氏之中,吴姓仍占4%弱,也排在第7位。到1970年台湾出版的《台湾地区人口之姓氏分布》介绍,在台湾的1027种姓氏中,吴姓仍是台湾十大姓之一,排名第7位。

     在台湾有的县市,吴姓人口所占比例还要高。据50年代出版的《台南县志稿》引台南县文献委员会的调查统计资料;50年代台南县共有320姓,其中吴姓人口占5.4%,排在第6位。

     台湾的吴姓宗族,初期主要集中在澎湖、台北、高雄、台南等地,今天则已广泛分布到从基隆、台北到台中及台南、高雄的整个台湾省。台湾的吴姓宗族,为了追寻远在大陆的族极,怀念祖德,联络同宗,在台湾建立有统一的宗族组织,如在台北市南京东路三段215号建有“台北市吴氏宗亲会”,又联络周、蔡等11姓建立“世界至德宗亲总会”,总部设在台北市济南路二段15号,在台湾台南市成功路的全台“吴氏大宗祠”门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吴姓宗族专用楹联:

    八闽孝子裔,
    三让帝王家。

(来源:华夏吴氏网)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