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林氏宗祠左护龙山墙 |
台中林氏宗祠 |
台中林氏宗祠的正殿及神龛 |
位于台中市南区的林氏宗祠,建于一七九六到一八二0年清嘉庆年间,由于林氏宗祠是集合中部各大林姓族裔出资所建的宗庙,在资金充裕下,建筑与装饰的讲究可想而知,不仅规模宏大、装饰雕工精美,光是一间宗祠就有三对龙柱,为其它宗祠所不及。
林氏宗祠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二0年),由林姓先祖迎祖先神位到大里杙(今大里市),自立堂号为“尚亲堂”。道光年间,林振乐、林夺魁、林大梁及林梅等人商议,将宗庙迁祀到旱溪庄的“祖厝内仔”(旧地名,今祖圣公园)。
光绪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三川殿为白蚁侵蚀而倒塌,故暂将祖先神位移到太平庄(今太平乡)林凤鸣家祠中祭祀。日据时期大正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林子瑾等人发起募捐,筹备中部地区林姓大宗祠,中部地区多处林姓族裔包括雾峰林家、竹山敦本堂、社口林家、潭子摘星山庄林家、树王林家及地方士绅等集资兴建,并推举林献堂为建筑实行委员长、林耀亭为副委员长。至昭和五年(公元一九三0年)全部竣工,共历时十二载。
林氏宗庙的庙向为坐北朝南,略偏东。九间起、双进、单护龙、两过水廊、二过水仔,四合院式的大宗祠。正殿为硬山翘脊五间十九架,三川殿为“升庵假四垂”五间十三架,左右护龙各为硬山九间十一架,过水廊为卷棚三间六架,而两殿之间以过水廊相连接。又两殿之间与护龙的通道在过水廊间开有“洞月门”,而在正殿前步口两侧墙面开“员光门”通往左右护龙,形成流畅管道。
步入林祖庙,眼前便是宽广的前埕,有一座昭和十二年(公元一九三七年)所造的洗石子旗竿座和造型优美的金亭,及一泥塑“双龙戏珠”照壁。照壁前一对石狮子称为“埕前狮”,乃光绪初年,旱溪祖庙留下的重要古文物,造型古朴,左公右母,嘴型成一字型,公狮嘴型张开,而母狮嘴型含蓄合起(缘因当时女性较无社会地位),公狮的眼神,往中轴线望去护卫庙门,而母狮的眼神却含情脉脉,望着公狮。
林氏宗祠的这对“埕前狮”与三川殿门前的一对“门前狮”(大正十二年的作品)同样是左公右母,造型却有明显的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门前狮”的造型较粗矿,公母狮狮嘴成八字型且均张开,眼神均望向中轴线。“埕前狮”与“门前狮”为不同年代的产品,造型明显不同,代表着不同风俗民情,值得玩味。
正殿为一挑高建筑,是整间宗祠地位最尊贵的地方,内奉祀林姓开基祖先比干公和林姓列祖列宗的神位,配祀建庙有功人员的长生禄位及入祀的牌位。妈祖林默娘虽贵为天后,受万民敬拜,但在林氏宗祠内,仍是林姓的姑婆且是林姓的子孙,而被奉祠于位阶较低的“虎丬”。
正殿旁的厢房,连接护龙而围圈成一封闭完整的格局,墙面上开有以洗石子工法塑造的“螭虎团福”、“螭虎团禄”八卦窗。洗石子的工法可说是整间宗庙的特色之一。福字窗是以两只螭虎的身躯团成,而禄字窗则是以三只螭虎团成,螭虎塑体立体,造型优雅,展现匠师的巧思。
林氏宗祠集合中部各大林姓族裔资金兴建,其建筑与装饰之讲究,可想而知。建筑匠师为当时名匠陈应彬,不仅规模宏大,装饰雕工精美,可说集各类雕塑名匠于一堂。三川殿的两对龙柱和正殿的一对龙柱,一间宗祠有三对龙柱,为其它宗祠所不及。因此,林氏宗祠于一九八三年,经台湾“内政部”指定为台闽地区第三级古迹。
(来源:中央社 记者:郝雪卿 转引自:台湾寻根网)
编辑: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