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姓是台湾第五十四大姓,遍及台湾的每一个县市。连姓也是从福建传入。自唐代以后,连氏在福建已是大姓,在唐咸通年间,福建闽县就出了名人连总。五代时期,一位名叫连重温的人就曾在福建政坛叱咤风云一时。 台湾的连姓以台北最盛,台南次之,苗栗居第三。据考证,福建安溪人连良,是大陆连氏迁台的开基始祖。他于清康熙年间移台,入居今台北县淡水镇水确里,开基立业。从此之后,自福建迁台的连姓人氏逐渐增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大名姓。连氏家族的连雅堂是台湾连姓最知名、最有影响的代表。
连战的祖父连横,原名允斌,字雅堂,号剑花,光绪四年(1878年)正月16日出生于台南。连家是台南望族,连雅堂是连家在台湾的第七世代。 连氏家族的祖籍在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其六世祖“兴位”,于清康熙年间移居台南府的马兵营,世代经商,数代之间,家业迭有兴衰。清道光、咸丰年间,从连雅堂祖父连长瑞时起,家业又渐兴旺。
连长瑞这一代,连家除有园圃外,并在漳州府城坊桥头开一家“芳兰号”烟铺,贩卖鸦片,收入甚丰。
光绪十九年(1893年),连家开始经营樟脑炼制,进行外销,每年达数万担,获利数十万金,为当时富豪之一。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连家的“芳兰号”烟铺及水田被日本人征收,连氏家族迁台六代经营所得,就此毁于一旦,家业开始衰落。
连得政生有四子,雅堂是老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连雅堂赴大陆知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攻读俄文。不久,奉母命回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日本人在台南创办《台澎日报》,聘连雅堂负责汉文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他赴福州参加乡试。次年10月,再回《台澎日报》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连雅堂不满时政,携眷赴厦门,与友人合作创办《福建日日新日报》,开始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有所往来。1906年,孙中山抵达新加坡成立中国同盟会分会,曾派人前往厦门与连雅堂联系,研商将该报改为同盟会机关报,结果被清政府封馆停刊。
随后,连雅堂一度在上海华侨联合会担任编辑工作。该会由孙中山设立,是同盟会在上海的联络点。连雅堂在此期间结识了革命党人张继与章炳麟等人,并经张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国民党前身)。
1914年,连雅堂寓居北京,同年又回台湾在《台南新报》社主持汉文部。连雅堂于1919年全家再次迁到台北大稻埕,并任华南银行秘书,进入金融界。同年16岁的儿子连震东赴日本上学。1923年,他在台创办《台湾诗荟月刊》。 1926年,连雅堂全家再回大陆,居住在杭州西湖。次年,大陆内乱再起,连雅堂又迁回台湾,在台中参加林献堂先生主持的暑期汉文教学班。
1928年,为抗议日本人禁止台湾省人使用闽南语,连雅堂又与朋友合作,在今台北延平北路创办“雅堂书局”,只卖汉文书,不卖日文书,颇有民族气节,但效益不佳,经营惨淡,1929年结束书店经营。
或因战祸或因经济因素,连雅堂不断在海峡两岸奔波,事业无大成,经济状况也一直未能好转,可以说是穷困潦倒的书生。1933年,他又迁回上海居住。
然而,到了后半生,连雅堂埋头书房,呕心沥血,撰写《台湾通史》,给世人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这本书在台湾文献史的地位甚高,上溯隋朝,下至甲午,涉及近千余年之史事,凡88篇,于1921年正式出版。连雅堂也因此而成为台湾的一代名儒。台湾著名学者林衡道称赞他是“日本统治台湾51年中,台湾文化界第一人”。
连雅堂写《台湾通史》也与他父亲的影响有关。13岁时,父亲连得政买了一套《台湾府志》送给儿子,并告诉他:“你是台湾人,不可不知台湾事”,这对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的连雅堂而言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连雅堂还陆续完成《读墨十说》、《台湾赘谈》、《中国文字学上之古代社会》等书稿。
连雅堂尽管奔波海峡两岸,从事新闻与文化工作,并有巨著问世,但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大重视,因而连家在他这一辈并无显赫地位,家境也不甚好,被他的好友、台湾大学教授杨云萍称为“没落地主之后”。1936年6月28日上午10时,连雅堂因肝癌病逝于上海,享年59岁。
然后,到了连震东这一代,连家又走出低谷,成为台湾富足的政治世家。
连震东,字定一,1904年出生,毕业于台南第二公学校,成绩名列前五名。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的那一年,他在父母陪同下赴日本庆应大学读书,他在那里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他与正在日本明治大学法学部肄业的郭国基(台湾早期政坛名人)及在日本东京商科大学读书的吴三连(后来的台湾政坛与商界名人)在东京领导400多名台湾学生,响应台湾自治运动。1924年与1925年,他参加东京台湾青年会所办的文化演讲团回台湾演讲。1929年大学毕业后,他返回台湾,一度在《台湾民报》任记者。
1931年,连雅堂让独子连震东赴上海投奔同盟会元老张继,从此揭开了连家在政界的新一页。
连雅堂在给张继的信中说:“今者南北统一,偃武修文,党国前途,发扬蹈厉,属在下风,能不欣慰!儿子震东毕业庆应大学经济科,现在台湾从事报务,弟以宗邦建设,新政施行,命赴首都,投奔门下……弟仅此子,雅不欲永居异域,长为化外之人,是以托诸左右。昔子胥在吴,寄子齐国,鲁连蹈海,义不帝秦,况以轩黄之华胄,而为他族之贱奴,泣血椎心,其何能??”对国之忧心、对儿之期望,跃然纸上。
张继,字溥泉,是国民党创党元老,在国民党中央地位甚高,对连震东日后的仕途发展帮助甚巨。
1931年,日本入侵上海,淞沪战争爆发,张继前往西安,力主设西京筹备委员会,建设西北,作为抗日基地。连震东也随他到西安,并经他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被安排任职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连震东此行一去,就是10个春秋。
期间,连震东一度前往北平,并在朋友洪炎秋夫妇的介绍下结识赵兰坤小姐。赵兰坤小姐是沈阳名门世家,宣统二年出生,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服务科毕业,是经济学者赵兰坪之妹。1934年7月,连震东与正在河北省昌黎县美以美教会东三教区任民众教育干事的赵兰坤小姐结为连理。
连震东对他的太太有极高评价。他说:“兰坤有北方女子刚毅之气质,不畏危难,得事果断。……笃信基督,自奉甚薄,待人极宽,能牺牲自己,慈爱他人。”
连震东结婚后两年,1936年6月28日,父亲连雅堂因肝癌在上海病逝。两个月后,即8月27日,儿子连战在西安出生。在儿子未出生前,已患肝癌的祖父连雅堂便遗言子媳:“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自强不息、克敌致胜之意义,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光明希望之象征”。这就是“连战”名字的来历。但出生后,母亲赵兰坤认为“战”字过于生硬,再为儿取字“永平”。
一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连震东将母亲接到西安奉养。
1940年,连震东全家迁到国民党中央所在地??重庆。连震东仍在军中任职,赵兰坤女士在重庆黄楠桠中学任教。这时连震东在事业上开始发迹。1942年,他转往国民党中央战干团任教官,后升任陆军军官学校西安分校总教官,并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4年夏,在重庆的台籍国民党人共商收复台湾方案,并参加了收复台湾训练班。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连震东随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到台湾参加10月25日的受降光复典礼。重回台湾的连震东,受到陈仪重用,在台湾也日益发迹起来。
连震东受命接管台北州,即今天的台北县、宜兰县、基隆县市等地,主要负责恢复道路、工程等基础建设与改制工作。1946年,连震东出任台北县长,并在台北市当选制宪后的首届国大代表。不久,他被调任行政长官公署参事。同年省参议会成立后,他又出任参议会秘书长,任期到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台湾后不久的1950年。
连震东出身台湾世家,在日本生活10年,后又在大陆为国民党工作多年,因此他随国民党到台后,更加受到重用。1952年,连震东就作为顾问,奉派出席联合国第七届大会代表团。随后,他的仕途一发不可收拾,节节高升,从台湾省“建设厅长”、“民政厅长”、“省政府秘书长”、“内政部长”到“政务委员”、“国策顾问”、“总统府资政”等,成为政坛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连震东还在党内及社会上兼职甚多。他历任台湾省党部委员、改造委员会委员,中央五组主任,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常委等。另外,1951年,《中华日报》社改组,国民党中央内定连震东由社长改为董事长,并力荐叶明勋出任社长,从而在文化与新闻界建立了广泛的关系。
1986年,连震东在台北逝世。
连震东的独子连战将连家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连家不仅家产万贯,富甲一方,连战本人还是台湾政坛的第二号人物。 连战,字永平,1936年8月27日出生于西安市,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先后在西安作秀小学与北新街小学上学,后随父母转学到重庆南山小学,就读四年级。
1946年,10岁的连战随母返乡,回到台湾,插班进入台北日新国小六年级就读,毕业后进入成功中学上初一,后考入师大附中读高一。在台湾光复初期,台北市台湾省籍的富家子弟多进成功高中上学,而外省籍高干子女多进师大附中读书。
这时的连战已是高干子弟,有着与一般同学不完全一样的生活。在附中,他拥有大多数同学羡慕的自行车,更能到一般人去不了的淡水高尔夫球场打球。在那里与他一同打高尔夫球的还有当今台湾商界名人、和信集团副会长辜濂松(辜振甫的侄儿)。“连公子”的盛名就从此开始。连战也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爱好者,是学校足球队、游泳队的成员。
凭着天生的聪资天赋,连战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台湾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在台大的先后同学中,有不少后来是台湾政界与学界的名人,如高一届的钱复(前“外交部长”)、高英茂(美国知名教授),低一届的有施启扬(前“法务部长”)、丘宏达(美国知名国际法专家)、蔡同荣(民进党领袖人物)、张京育(现“陆委会”主任)、李敖(知名作家)等。
1957年,大学毕业后,连战进入政工干校(今政战学校)服预备军官役。
1959年6月,连战像其他许多青年学子与高干子女一样,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攻读政治学。在留学期间,一度传出连战参与“台独”活动,有人讲他将《台独宣言》翻译成英文,还参加了“台独”人士的聚会活动。但这并没有给连战造成太大的影响,他仍以全A的成绩取得国际公法与外交学硕士,接着再攻读博士,并于1965年9月3日取得政治博士学位。
就在连战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三天(9月5日)下午三时半,连战与他的未婚妻方yu小姐在美丽的密西根湖边的龙德基督教堂举行隆重婚礼,参加婚礼的双方亲友达200余人。同时,连震东夫妇及方声恒夫人在台北圆山饭店设宴,招待亲友,来宾冠盖云集,盛极一时。
连战是人世间能真正体验“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人生最高幸福境界的幸运者之一。
连战与方yu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人自小就相识。1964年2月,两人就订立婚约,订婚方式也是在圆山饭店举行。订婚证人是当时“行政院”院长严家淦,男女双方介绍人分别是“台湾汽车工业之父”、裕隆公司董事长严庆龄与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薛人仰。
方yu小姐,美丽动人,才貌双全。她参加了台湾第三届“中国小姐选美”竞赛,荣获冠军,一举成名。她聪明好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台湾大学植物病虫害系,毕业后又到未婚夫所在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生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并在此与心上人完婚。她也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是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方声恒博士,是一位太空农业专家。
婚后,连战夫妇就住在威斯康星大学,连战也随即在那里任教。不久,连战又转入康涅狄克大学任教。
1968年,应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之邀聘,31岁的连战回到台湾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年,讲授政治学、西洋政治思想史与国际政治三门课程;次年被聘为政治系系主任,随后担任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所长,在国际政治学术界崭露头角。
连战被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军界名人杭立武所看重,聘连战为该所外交研究小组成员,从事秘密的国际事务研究。这个小组直接向“行政院院长”蒋经国负责。连战也因此有机会见到蒋经国。
1969年9月,蒋经国指派任台湾大学政治系主任的连战出任联合国第二十四届大会台湾代表团顾问,这个职位正是17年前连战父亲曾担任的职位。连战自美返台后,奉命进入国防研究院11期受训。该院自1959年4月开始,共举行了12期训练班,受训者皆属党政军高级干部,这些受训者后来均在仕途上飞黄腾达。
在同年召开的国民党第十次党代会上,连战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开始进入政界。
1970年,连战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75年6月,台湾当局征召在大学任教的连战为驻萨尔瓦多“全权大使”,是年,连战39岁,他的从政征途从此开始。
1976年11月,连战奉调回台,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工会主任。在同年国民党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连战当选为中央委员。两年后他又出任“行政院青辅会主任”。
1981年11月25日,台湾“行政院”进行改组,45岁的连战被任命为“交通部长”,成为历年来最年轻的“部长”,引起外界的广泛注意。对于连战出任与交通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交通部长”这一职务,《自立晚报》评论认为这与连氏父亲影响有关:“家世渊源使连战在宦海仕途中,处在一个有利的起跑点上,号令一下,立刻脱颖而出。”因而在台湾政坛有了“四大公子”之说。连战是“内政部长”连震东公子,与蒋经国之子蒋孝武、陈诚之子陈履安、“省政府主席”周至柔之子周一熹被誉为台湾“四大公子”(后来另一说“四大公子”是连战、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之子钱复、“农复会主任委员”沈宗翰之子沈君山、陈诚之子陈履安)。
连震东在政坛多年,非常了解其中的尔虞我诈与奉承,也因此不断教诲儿子从政的经验。他曾告诉连战:“为官要如骑脚踏车,头要不断点,脚要不停的踩。”这对连战日后的从政风格影响不小。
1984年5月,连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进入国民党决策核心,在党内的地位不断上升,连战也成为最年轻的“中常委”。
1987年5月,蒋经国去世前,进行了最后一次“行政院”改组,俞国华出任“行政院长”,连战接替政坛资格甚老的林洋港出任“行政院副院长”。
任职半年多,蒋经国于1988年元月13日离开人世,台湾政局出现大变动,李登辉主政。不久,“行政院”重新改组,李焕取代俞国华任“行政院长”,连战出任“外交部长”,似是降职,实为李登辉重组自己的人马,为建立李、连体制建立基础。 连战在“外交部长”任内,不负李登辉所望,在“务实外交”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一年之内有巴哈马、格林纳达等国与台“建交”与“复交”,并促成李登辉以“总统”身分出访新加坡,进一步获得李登辉的信任。《中国时报》(1990年5月5日)报道说:“第一位省籍‘外交部长’连战在任内,与第一位省籍‘总统’李登辉密切配合,深获李登辉‘总统’信赖。据了解,在‘内阁部长’中,连战是与‘总统’接触最多、关系最近的‘部长’之一,经常是李‘总统’一通电话,连战即驱车前往总统府。”
1990年6月,李登辉经过政治“改革”,将“省政府”大权收归为“总统”所有,便改派亲信连战接替邱创焕出任“台湾省主席”,而这正是李登辉当年任职的地方。“省主席”这个被称为台湾“第三大官”的职位(在台湾“总统”是第一大官、“行政院长”是第二大官)是政坛人士极力向往与角逐的宝座。李登辉的这一任命,不断遭到政坛大老包括时任“省主席”邱创焕与前“副总统”谢东闵等人的反对,原来地方政治实力派人物高育任、吴伯雄等有意角逐这一宝座,但仍不能改变李登辉的强权决定。
连战能在政坛步步高升,不仅在于他是连氏世家,还在于他有从政头脑,无太大的野心,没有派系,做事适可而止,不会功高盖主。在台湾政坛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政治人物突然失宠,就是因为政绩太好、形象太佳,胜过太上皇所致。林洋港就是典型一例。
1993年2月,连战被李登辉提名为“行政院院长”后,引起反对党的反对,于是政界与工商界的连家世交与好友为连战展开拉票活动,支持连战。
高雄市“议长”陈田锚首先站出来,邀请包括民进党“立法委员”在内的人士聚餐,为连战拉票。接着,富邦集团的蔡万才以喝春酒为名,邀请近20名“立法委员”与张荣发等企业界人士举行联谊活动,为连战顺利过关拉票。政商两界红人陈重光(养乐多集团负责人)也设宴,邀请“政务委员”黄石诚与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李成家等人帮忙。力霸集团第二代掌舵人王令麟(“立法委员”)也举行隆重宴会,邀请包括“立法院”“正、副院长”刘松藩、王金平及数十位“立法委员”为连战能在“立法院”过关出力。
2月15日,包括台湾水泥、长荣、力霸、南亚、东云、声宝、味全、裕隆、士林电机、大安银行等知名大企业近百位负责人集会,支持“省主席”连战组阁。这项活动则是以“主席杯”、“重光杯”与“致远高尔夫球队”三个企业家高尔夫球联谊会的成员发起,他们还在报刊登广告,支持连战。
1993年2月23日上午,“立法院”对“行政院”人事同意权进行投票表决,结果,连战以109票同意、34票反对与1票弃权顺利当选。同年,连战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
连战上任之初,提出“弘扬民主政治、推广务实外交、强化国防力量、快速发展经济、振兴教育文化、改进生活品质、充实社会福利、健全财政金融、提升行政效率”为施政重点的口号,并以建立“廉能政府”为目标。
特别是在两岸关系问题上,连战也提出不少建设性政策。在1993年12月“行政院”记者联谊会上,连战发表“排斥‘零和’,走向‘双赢’”的专题演讲,倡导两岸关系应是携手共创“双赢”策略,避免你死我活的“零和”斗争,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反映了连战对于两岸关系的基本思想。
1994年初,连战又提出以“经贸为主轴”的两岸关系政策,并在12月内阁人事调整中,连战让“经建委员会主任”萧万长出任“陆委会主任”,实行以经贸为主轴的大陆政策。
1995年,连战内阁提出以大陆为腹地,建立“亚太营运中心”计划,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跨世纪战略。
同年,台湾展开1996年3月举行的首次民选“总统、副总统”选举活动,李登辉选择连战为“副总统”候选人,与自己搭挡,同林洋港与郝柏村、陈履安与王清峰、彭明敏与谢长廷等组成的其他三对“正、副总统”候选人展开激烈竞争。
1996年3月20日,“总统、副总统”选举投票结束,李登辉与连战以580多万张票、占总票数的54%当选首次民选“总统”与“副总统”,连战的政治行情进一步上涨。
随后在“内阁”改组中,在各党派激烈的斗争中,李登辉无法推出新的“行政院长”,最后还是由连战兼任“行政院长”,连战成为台湾政坛身兼数职的第二号人物。
但在李登辉的强势“总统”下,台湾仍是“李天下”,李登辉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按分工,李登辉直接掌握外交、国防和大陆政策,其他经济、文教等内政由“行政院院长”直接负责。李登辉在民选“总统”后,“行政院”大权统统拿了过去,到处发号施令。在“内阁”改组中,重要职务几乎都是“李家班”的人马,现在几乎所有政策都是李登辉自己下达,连战变成一个真正的“傀儡院长”。因而连战被外界认为是“没有声音的行政院长”、“太平宰相”、“弱势内阁”。
1996年8月14日,李登辉在“国民代表大会”上发表令人吃惊的讲话,要改变以大陆为腹地的“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要限制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这等于否定和改变连战倡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大陆政策。
连战尽管也有不满,但却有很大的忍耐性与高超的政治艺术,他未直接与李登辉唱反调,而是在附和李讲话的同时,仍强调以“经贸为主轴”发展两岸关系,以此表达自己的心声。
在李登辉的阴影下,连战只能是一个无为的“副总统”与没有实权的“行政院院长”。在1996年9月的一份民意调查中,对连战主持的“行政院”满意度跌破五成,只有49%,可能是历届“内阁”中最低的,远赶不上前任“行政院长”郝柏村的80%。可是,连战任“行政院长”却是李登辉时代最久的一位。原因在于,民众不满意没关系,只要“太上皇”李登辉满意即可。当然连战作为最富有的大官僚,也有自身的弱点,如女儿的世纪婚礼、凡尔赛宫KTV违章事件、两个儿子与女婿均没服过兵役等等,也成为外界批评的对象。但这些并没有对连战的从政造成致命的重大打击。连战还是默默地为自己未来掌权积蓄力量。他仍四处出访,推动“务实外交”。1993年12月,连战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1994年1月,他又出访洪都拉斯、巴哈马,5月奔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访问;1995年6月,连战再赴欧洲访问,并会见捷克总统哈韦尔;1996年8月,连战又秘访乌克兰,造成一阵轰动。
2000年3月,连战作为国民党候选人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败。
国民党下野后,李登辉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之职,连战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1年连任国民党主席,两次得票率都超过90%。连战执掌国民党后,对国民党进行了创党以来的第三次党务改造,同时积极推动与亲民党、新党合作,形成了泛蓝阵营。
2004年3月,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搭档,再度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微弱差距落败。在当年12月的“立委”选举中,泛蓝阵营赢得“立法院”的过半席次。
在两岸关系上,连战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致力台海和平。在其党魁任内,国民党倡议并推动了两次台商春节包机,指派副主席江丙坤率团对大陆进行了参访。在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取得成功后,连战随即决定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以国民党主席身份率团访问大陆。为推动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来源:《台湾政商家族》)
编辑: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