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慈
时间:2011-07-06 15:53 来源:辛亥革命网
刘大慈(1863—1942),女,江西永丰人。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状元刘绎的孙女。幼时由祖父作主,许配给永丰教谕蔡荣桂的独子蔡牖民。因为祖父去世,刘大慈守孝三年,直至1881年过20(虚岁)时才与蔡牖民成亲,到蔡牖民的家乡瑞州府新昌县(今宜春市宜丰县)定居,家住宜丰县城南谦斋翁祠。蔡牖民秀才出身,一生未仕,爱好医药,常免费行医,不问家事,家中大小事情都由能干的刘大慈作主。
刘大慈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她知书达礼,持家有方,乐善好施,思想解放,很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她生了9个孩子,养大成人的有5男2女。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刘大慈专门请了文、武家庭教师,让儿女学习文化知识和武艺。孩子长大后,她又鼓励和支持他们出外求学。她不仅支持儿女从事反清革命,还亲自参加反清革命团体我群社、易知社、同盟会和共进会的革命活动。刘大慈的长子蔡复灵(又名蔡突灵、蔡少黄、蔡少钧)和次子蔡锐霆、女婿邓文翚都是我群社、易知社的发起人和领导人。成员遍布整个赣西的我群社就是在宜丰刘大慈和蔡复灵家中成立的(萍乡的辛亥革命先烈黄钟杰,就是先入我群社,后入华兴会,再入同盟会的;邓文翚最要好的朋友、清江的辛亥革命先辈彭素民,先入我群社和易知社,又入华兴会,再入同盟会和共进会)。1905年易知社在南昌办义务女校,刘大慈的儿子蔡复灵、蔡锐霆,长女蔡蕙(蔡仲兰)都在义务女校任教,刘大慈也在义务女校做舍监,负责管理学生和教工的宿舍。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于1906年委任蔡复灵为赣军副都督,江西的同盟会支部就设在义务女校租用的宿舍——南昌系马桩街鸭子塘巷熊家会馆的刘大慈和蔡复灵家中。义务女校和刘大慈家就是江西同盟会支部所在地和联络站。因江西同盟会支部主盟人蔡复灵常年在外地教书和发展同盟会组织,刘大慈成了江西同盟会的实际主持人。每当同盟会信使来到,或是同盟会会员在开会、盟誓,刘大慈就带着孙女蔡脱姮守在门外,对别人说这是女校宿舍,男人莫入。1910年,刘大慈变卖家产支持儿子联络会党,运动军队,为发动反清起义作准备。
1911年10月,刘大慈的长女蔡蕙在日本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立即抱着10个月的孩子回国,带着章太炎写的100张革命宣言,在九江宣传鼓动起义后,又和黄兴、宋教仁、刘揆一、马伯瑗等人同乘轮船前往汉口参战。后又返回九江请援兵,并任红十字会会长,带领救护队抢救起义军伤员。刘大慈的长子蔡复灵、次子蔡锐霆、三子蔡匡、四子蔡康国、五子蔡怒飞和彭素民、熊公福等同盟会员组建了袁州、瑞州、临江三路(州)革命军(又称光复军,后称民军),从宜丰和万载山区起兵,迅速光复赣西十余县,并在高安宣布独立,成立了瑞临军政府,蔡锐霆被推举为袁、瑞、临三路(州)都督。当汉口失守,黄兴败退的消息传来,刘大慈既为在前线的女儿担心,又义无反顾地支持几个儿子和孙女上战场。刘大慈的小儿子蔡怒飞和孙女蔡脱姮当时都未满14岁,蔡脱姮自幼丧母,由刘大慈抚养大,从未离开过祖母。刘大慈一边含着眼泪为参加援鄂义军的儿子和孙女准备衣物,一边吟唱岳飞的词《满江红》,对他们说:“你们要去驱逐鞑虏,精忠报国——我们全家精忠报国的时候到了!”送他们踏上了奔赴武昌的征程。
蔡复灵在辛亥革命时担任过袁、瑞、临三路革命军司令、江西都督府文牍、参议和教育次长,后以国民党员身份当选为国会参议员。蔡锐霆曾任九江军政府参谋长、袁、瑞、临三路革命军司令、瑞临军政府都督、江西都督府参军长和江西全省水巡总监。蔡蕙任九江红十字会会长,在南京参与组织女子参政同盟会,与唐群英等人大闹国会争女权。邓文翚先去武昌,后任支援安徽和南京的赣军(江西民军)总指挥,率领江西民军改编的第七师十四旅驻守南京。蔡匡任营长,蔡康国、蔡怒飞分别任江西内河水师中校和少校军官。后来,他们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参加了“二次革命”武装讨袁。蔡蕙曾在1903年嫁给我群社员漆少樵,并于1904年生有一女。后来蔡蕙与漆少樵离婚,把女儿交给刘大慈抚养。1907年,蔡蕙去日本留学,并与共进会长邓文翚成婚。刘大慈不反对女儿婚姻自主,同时把干女儿嫁给漆少樵,并要儿子帮助漆少樵安排一个好职位。辛亥革命后,漆少樵跟随蔡锐霆在江西水巡总监部当上尉军需。
1913年8月底,讨袁失败后,北洋军把刘大慈的丈夫蔡牖民和四子蔡康国抓去坐牢,全部财产都被查抄没收。从此,原本家境殷实、人丁兴旺的家庭陷于贫困破败。蔡复灵、蔡锐霆在日本跟随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又奉孙中山令回国计谋举义讨袁。为了反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刘大慈的三个儿子蔡锐霆、蔡康国、蔡怒飞和长孙蔡炳闾都为民主革命牺牲。二儿媳周子尤因受惊吓而至精神失常,后来又遭丧夫的打击,不久就去世了。长孙蔡炳闾,父母逝世后到蔡锷将军开办的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十五、六岁就继承父亲遗志参加了蔡锷、唐继尧、李烈均等领导的护国讨袁起义。后来随李烈均奔赴广东,在广东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先生手下任营长,年仅18岁就英勇殉职,连尸体都未找到。孙中山先生十分惋惜和感叹,亲手书写了“一门义烈”四个大字,赠给当时在广东的“非常国会”护法参议员蔡复灵,褒扬刘大慈和儿孙们所做的贡献。
1917年,刘大慈随在广东任护法参议员的长子蔡复灵到广州居住,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派叛军将刘大慈和蔡复灵家抢掠一空。1927年10月,刘大慈被聘为新成立的宜丰县立女子完全小学校长,1932年随蔡复灵到南昌居住。1937年8月南昌遭日机轰炸后,刘大慈带着国民政府颁发的“一门义烈”横匾回到宜丰。因为自己家没有房产,刘大慈回宜丰后直至去世,都和守寡的四儿媳刘菊玲(是永丰状元刘绎的曾孙女、刘大慈的亲侄女)及蔡复灵一家借住在蔡家同宗亲戚的房屋里。1942年初夏,刘大慈因哮喘发作而去世,享年79岁。坟葬北门外“猛虎跳涧”,碑刻“一门义烈”。
编辑:徐维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