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史上,林述庆能算得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林述庆(1881--1913),字颂亭,又号颂亭,长乐县泮野村人(旧属闽县),出生于闽安镇。在家中,他排行老三。
林述庆自幼家境困难,从小替人放牛,没有读多少书。后来他瞒着家人偷偷投军入营,1902年被选入福建武备学堂学习。1906毕业,派充长门(闽江口)练营督操官,后来又奔赴江宁(今南京),投入清新军第九镇,在徐绍桢手下当了名初级军官。他结识了三十三标统带、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赵新。经赵新介绍,又认识了杨韵珂、柏文蔚等反清革命志士,同年冬,调任第三十六标二营管带。1908年,林述庆参加南洋新军太湖秋操。此时江西一批反清志士策划举行起义。林述庆趁奉命前往江西镇压起义的机会与赵新密谋起义,未成。翌年,林述庆改任十八协三十六标一营管带,驻守江阴,同年,他加入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爆发,林述庆的三十六标调到镇江,与三十五标会合。当时镇江城外鏖战正酣,林述庆毅然调转枪口,亲率所部新军在京岘山起义。驻防镇江的旗兵全部被缴械,镇江遂告光复,同时成立镇江军政府,林述庆被推任都督。清朝海军“镇清”“楚观”各舰在林述庆带领下也宣布起义。此时,林述庆年方28岁,可谓风华正茂。
镇江光复后,林述庆率领镇江义军从水路进攻南京。镇守南京的是清廷提督张勋。清军兵精粮足,林述庆带领的义军饷乏弹缺,敌我力量悬殊。12月1日,南京战役打响,浙沪义军从陆路赶来支援。林述庆身先士卒,与占优势的张勋守军血战于钟山据点天堡城。鏖战一昼夜后,两路义军终于攻克了天堡城。12月2日,林述庆率领镇江义军从太平门入城。千年古都南京宣告光复。林述庆以临时江宁都督名义布告安民,并亲率部队及民众欢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林述庆被孙中山委任为临淮总司令,移师浦口和临淮关一线。此时革命军三路兵马汇集:一路京汉军,二路津浦军,三路京榆军。三路兵马联合向北京进攻。清王朝一日数惊,最后迫使宣统退位。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终于被推翻了。不久,孙中山先生被迫将大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一些投机分子也争权夺利。林述庆受各方排斥打击。他统率的大军军需窘迫,兵饷迟迟不发,只好辞去总司令一职,遣散部队,于1912年1月8日通电下野,携夫人子女回福州。
袁世凯窃取政权后,企图将林述庆拉到自己阵营来,授林述庆以中将加上将衔。1912年10月,林述庆到北京,袁世凯委以总统顾问。袁世凯阴谋称帝,派人到上海刺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宋遇刺身亡。林述庆闻讯怒形于色,当众拍案大骂袁世凯。袁恨之入骨,于1913年4月10日遣心腹梁士诒宴请林述庆,暗中在食物中下毒。林述庆宴后归家突然发病,七窍流血、浑身长满脓痘,拖延至16日终于撒手人寰。一代英杰竟惨遭奸人毒害!
林述庆生前曾撰写《江左用兵记》兵书四卷,记述从光复镇江到攻克南京战役实况,是辛亥革命光复南京的第一手史料。林述庆的墓原先在长乐筹岐村山上。墓面临闽江,四周冈峦起伏,松林茂密。墓正中青石碑刻着“陆军上将林都督颂亭之墓”,碑旁有对联一副:殿下黄袍加检点,关中赤帜先重瞳。
正中插屏栏杆上刻有林述庆生平简历:“烈士闽侯闽安镇人,颂亭其号也。清光绪间卒业于福建武备学堂,投效江宁陆军第九镇,历队官管带各职。辛亥武昌起义,被推为镇江都督,率所部克复江宁,嗣被推为总司令,南京都督,规划北伐事宜。既而清廷乞降,南北议和统一,解职归里。民国元年,袁总统聘为顾问。二年,袁叛民国,因不赞同反对之,遂被害于北京,年仅三十有三岁。”墓屏上还有林纾的挽诗。
1985年,因福州火力发电厂建设需要,按照原貌迁葬于烈士出生地闽安镇的溪头顶。新墓背靠棋盘山,面向闽安镇。左为闽江,右为“兴龙桥”。山明水秀环境幽雅。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