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
陈天华(1875~1905),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新化人。母亲去世早,父亲是私塾教师,陈天华自幼跟随父亲生活、读书,常向人借阅史籍类书籍,尤其喜欢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1895年,陈天华随父迁居县城,仍以提篮叫卖为生。后经族人周济,入资江书院读书,刻苦博览二十四史。后考入新化实学堂,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倡办不缠足会,成为变法运动的拥护者。1900年春,考入省城岳麓书院,成绩名列前茅。那时,有人看中了陈天华的才气,想把女儿许配给他,陈婉言谢绝,说:“国不安,吾不娶”(直至蹈海报国之时,终身未娶)。次年转入求实书院。1903年初,入省城师范馆。
1903年春,获官费留学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不久,因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引发拒俄运动,陈写血书寄示湖南各学堂。湖南巡抚赵尔巽亦受感动,亲临各学堂宣读,并刊登于官报,还饬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使湖南全省拒俄运动士气更加高涨。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还“日作书报以警世”。同年,先后撰写《猛回头》和《警世钟》,以血泪之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影响甚大。次年初,回到长沙,参与组织华兴会,与黄兴等密谋准备长沙起义,事泄未成,又被迫流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此时,陈结识孙中山。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陈天华为重要发起人之一,在书记部工作,任会章起草员,又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编辑,发表《最近政见之评决》、《中国革命史论》、《狮子吼》等政论和作品,引起强烈反响。
1905年12月,陈天华在东京参加了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的斗争,11日写绝命书,决心以死来激励国人。12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时年30岁。1906年的春天,当陈天华的灵柩运回上海后,中国公学为他和另一位投黄浦江自尽的同盟会员姚宏业举行了一次公葬的会议,到会千余人,会上宣读了姚宏业的遗书和陈天华的绝命辞,听者无不悲恸,会议决定将陈姚灵柩一起送回家乡湖南,举行公葬。公葬当日,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