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林献堂--日本殖民时期台湾民族运动的先驱者

  时间:2005-08-18 16:19    来源:     
 
 


  林献堂是台湾中部大地主之后代,倡导台湾民族运动,以汉人本位的思想(一生不说日语、不穿木屐,坚持汉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从事对于日本大和民族的抗争,是位有道德勇气与使命感的民族运动先驱。一八八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林献堂出生于台中雾峰,七岁开始接受私塾的启蒙教育,有不错的国学造诣。他父亲林文钦好学、温和、慈善的性格,对林献堂影响颇深,促使他长期投身于台湾民族运动。

  一九○七年林献堂首次旅游日本,在奈良巧遇梁启超,双方谈及台湾人所受之不平等待遇,以及台胞如何争取自由平等。梁启超认为中国在三十年内无力帮助台胞争取自由,台胞不可轻举妄动作无谓的牺牲,宜仿效爱尔兰对付英国的手段,以厚结日本中央政要,牵制台湾总督府的统治,使其不致过分压制台湾人。这番谈话成为日后林献堂从事民族运动采取温和路线的原则。

  一九一三年林献堂请堂兄林纪堂、林列堂赞助,并联络中部绅士辜显荣、吴德功、蔡莲舫,以及北部的林熊征等共襄义举向总督府请愿,争取创设台中中学。一九一五年五月正式开校,台中中学的成立是结合全岛绅士富豪为台湾人争取教育权,带有民族运动色彩,是为民族运动第一声。

  一九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林献堂与日本退休政要板垣退助在台北成立“台湾同化会”,企图假文化之名,行争取民族平等待遇之实。总督府知道该组织的动机后,乃发动官民合作攻击板垣退助。一九一五年一月二十六日,日本政府以“妨害公安”之名下令解散该会。梁启超建议的联合策略,并未奏效。

  一次大战后许多新兴国家独立,争取民族自决的呼声高涨,在这波潮流下,为争取台湾民众的权利,设置议会乃成为重要目标。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在林献堂的领导下,自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四年的十四年间,共向日本帝国议会提出十五次请愿。一九二七年之后民族运动阵线分裂,加上内外环境变化激烈,一九三四年请愿运动遂告中止。

  议会设置请愿运动是藉由台湾文化协会的活动推广至全岛。“台湾文化协会”成立于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虽由蒋渭水创立,但得到林献堂的大力支持,故由他担任总理之职。自一九二三年至二七年止,他积极参与文协的活动,如在各地设读报社、举办讲习会,对民众进行思想的启蒙,一九二四年起连续在莱园举办夏季学校,启发青年之民族精神,文协在各地举办的文化演讲会更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工作。

  一九二○年代起,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及各种思潮的冲击下,逐渐影响运动分子的思想与行动,终于造成民族运动阵营的分裂。一九二七年一月三日文协正式分裂,演变为新文化协会(左派)与台湾民众党(右派)相互对立的局面。林献堂面对左派夺权、右派抵拒而造成的分裂,深感沉痛苦闷,故两派活动皆不参与。

  一九三五年台湾的政治社会运动终告沉寂。一九四○年代台湾进入皇民化时期,日本为使台人日本化与日本同心协力投入战争,故积极拉拢政治运动领袖,先后敦请林献堂担任总督府评议员、大屯郡事务长、贵族院敕选议员。一九四五年月八月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三日,林献堂以治头眩之疾赴日,一九五六年九月八日病逝东京。离开台湾,治病虽是理由之一,实情则有难言之隐。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台湾许多地主士绅、知识分子受到镇压迫害,难免形成恐怖阴影。一九四八年政府陆续推动「大户余粮收购”、“二五减租”、“三七五减租”办法,在这些政策下林献堂的经济大幅萎缩。于滞留日本期间,并有谣传林献堂加入共产党或参加台湾独立运动,加上过去他对政府的主张和批评未被接纳,在对政治灰心之余,乃决定脱离是非漩涡。只是林献堂毕生从事台湾民族运动,晚年竟客死他乡,不禁令人唏嘘。

 

 
(责任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