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福州11月7日电(记者 沈汝发)福建省东山县有一个铜砵村,57年前,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强抓壮丁,致使这个村90名年轻妇女被迫与丈夫离散,一夜之间铜砵村成了“寡妇村”。
88岁的陈巧云老人回忆起往事禁不住落泪,“那天晚上我和老公在睡觉,听到国民党大队人马从隔壁的小巷经过的声音。天快亮时,保长叫我老公出去一下,结果出去后就被抓到了台湾。”
在1950年5月12日发生的这场悲剧中,仅有200户人家的铜砵村一夜之间被掳走147名青壮年,占全村青壮年总数的95%。
“铜砵村受此浩劫,三天不见炊烟。”“寡妇村”展览馆馆长黄镇国叹息着说。
据陈巧云介绍,老公被掳去台湾时,她才26岁,一个人抚养两个孩子。家里没有劳动力,经常饿肚子。
铜砵村此后形成一个习俗,每年的中秋、除夕,家人都会在饭桌上给远在台湾的亲人摆上一副碗筷。被掳去台湾的亲人同样思念大陆的家人,“寡妇村”展览馆展出的去台人员蔡波的一首诗,表达了这种思念:骨肉卅三年前别,忍负千百里外身。白首重逢愿有日,但忧安健不忧贫。
黄镇国告诉记者,铜砵村村民被掳去台湾,一隔就是38年,大多数亲人断了联系。
1952年前后,少部分去台人员辗转联系上海外亲戚,先偷偷地寄信给他们,再由他们把信拆开,换一个信封将原信夹到里面,寄往大陆,寄往台湾的信同样要如此绕道。
“这些需要中转的信,慢的收到要半年,快的也要两三个月。” 黄镇国说。
经过38年的等待,1987年台湾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铜砵村第一个从台湾回乡的黄韵奇返台时竟带去100多封家信。
东山县台办的陈定旺说,1987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回乡探亲的去台人员都有2000多人,清明节、中秋节、春节回乡的人更多;回东山县定居的去台人员有300多人。
“活着的大多数都回乡探亲了,而且不止一次,他们的后代也常常回来看望家里长辈。” 黄镇国说。
陈巧云的丈夫黄亚雄去台湾42年后回乡,和她一起生活9年后去世;今年91岁的去台人员谢老王回乡居住,夫妻两人依然健在,平时打四色牌、泡茶聊天,安度晚年;黄振耀的父亲去台后又娶妻生子,两地亲人经常电话联系……
“寡妇村”已渐成历史,当年的91位活“寡妇”只剩下18人健在,被掳去台湾的青年也已大多过世。“但这段历史是两岸关系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既承载着台湾与大陆分离的不幸,又维系着两岸生死相连的亲情。”黄镇国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