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从台湾第一个眷村看外省人乡愁史

  时间: 2008-11-29 13:29     来源: 中新网     
 
 

 

  台北地标“一〇一”大楼脚下,保存有台北地区最古老的眷村——四四南村。眷村是台湾特色的社会生活形态之一,泛指1949年前后自大陆各地迁台的军公教人员聚集社区。四四南村是1948年底自青岛迁来台北的“陆军联勤兵工厂”员工及家属自建的居所。该村落的改建工程已成为全台800多处眷村的示范之一。 中新社发 许晓青 摄

 

  二00七台北眷村文化节开幕,老人们在活动现场书写对联。 中新社发 陈国华 摄

  中新网8月27日电 台湾有许多“外省人”,他们操着浓重的北方口音或是南方口音,生活在一个叫“眷村”的地方,书写着台湾当代的一段沧桑历史。台湾“今日新闻”网站近日刊载台湾艺术大学学生Eureka的文章《蜕变后的四四南村》,讲述了台湾第一个眷村“四四南村”的兴衰和记忆,还有衍生出所谓的眷村文化。

  原文摘录如下:

  “包子……馒头……”操着山东口音的大伯一边叫卖着,一边对在街上乱窜的孩子们谩骂着:你这死兔崽子,一连串的骂着,浓浓的口音着实让人不明白他说些什么。却从涨红的脸庞,看见乱世里的惶恐与远离家乡的沧桑,改不掉的口音、甩不走的乡愁,闭上眼尽是家乡的亲人,争开眼身却远在台湾,一个远离家人的岛屿。

  他们就是所称的“外省人”,居住在一个名叫“眷村”的地方。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成了国民党军队的后备军地,1948年时国共内战越来越激烈,因此撤退来台的军人与眷属也越来越多,当时的联勤总部就将44兵工厂改建成眷村,也就是“四四南村”,台湾的第一个眷村。

  1949年,国民党内战失利,遂率领约60万部队撤退到台湾,许多人没有安身之处,起初就暂住在学校、寺庙、电影院等地区,直到在各地建立起眷村后,才慢慢衍生出所谓的眷村文化。

  台湾的眷村数量惊人,据统计就有879个,而每一个小小眷村里,就像整个大中国的文化缩影,在此穿梭来去。

  对于“眷村”我们存留的记忆是什么?50年前来的这群人,又在这块土地注入了什么样的文化影响?

  我是地道的本省人,却仿佛有着外省人的习性。记忆中,大概四岁的时候,母亲常带着我一起去上班。当时她在古亭的一个旅社工作,老板是一个江苏人,年纪大约五六十。每当母亲带着我一起上班的时候,他总爱带着我到公园溜达,眼见的全是来自大陆各省的老兵,那时年纪小,虽听不懂他们聊些什么,但在这环境的熏陶下,我早餐爱吃的不是稀饭酱菜,却是牛奶泡大饼;收音机里听的却是京剧。逐渐地,我已成为一个假外省仔。

  “芋头”与“蕃薯”这个外省人与本省人的昵称,因为这份文化隔阂,在台湾蔓延50余年,这50年后,这份隔阂还存在吗?除了过去历史冲突之外,这份隔阂在政治立场上分外分明。

  我走在这整修过后的四四南村,阳光照在那红的、蓝的、绿的门上,色彩更为耀眼。那剥落的春联,仍可看出书写者书法的劲道与对家的思念。这群人在战乱的时代离开自己生长的土地,本对“回家”从无限期待到失望接受,这心路历程应也是颇为折磨吧!

  “何处是我家?”我想他们在思家的夜晚,心底也曾浮现此句问号吧。

  篱笆内圈起的地方——“眷村”成了他们新的家,围起来的,已逐渐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文化。因为眷村内所居住的人皆来自中国各地省份,因此在饮食部份,皆包含大江南北的风味小吃,也是台湾丰富小吃的成因之一。战后,环境大多贫苦,由于北方人居多,所以当时就以面粉为主食,除了面食之外,还包含:锅贴、水饺、馅饼、葱油饼、水煎包、馒头……等等,都是我们现今到处都吃得到的北方小吃。

  除了饮食之外,“相声”这个表演也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从早期的魏龙豪与吴兆南的“相声集锦”到李立群、李国修“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真正把眷村这个休闲推广到台湾各地,获得各界人士的回响。可见,文化并没有巨墙存在,就在于自己肯不肯去了解、接受。我们从相声里听到外省人的语言,他们的生活,他们喜怒哀乐。这些,让我们知道,终究是身而为“人”相同的一面,而不该只因为一些生活习性,而隔开同一块土地上一起生活的人民。

  如今眷村里已不吵杂,也不再弥漫着晚餐的香气。1988年,台北市政府提议将四四南村保留起来作为历史的见证,于是在眷村里的居民全都迁出。现在这里经过整顿之后,平时除了开放观光之外,也将成为艺文展览的地区。有人觉得此作法不够好,对于古迹保存与规划总不仔细考虑,改建之后的眷村,完全失去眷村味道。但换个角度来想,或许规划不是那么完善,但若能以文艺吸引观光,而且能让更多人看到当年眷村的历史,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我们生活在处处窜出高楼的台北,望着101那般有前瞻未来的大楼时,是否已该回头望望这块土地上的历史足迹。我坐在青绿的坡地上,面临着四四南村静谧,背后却是世贸与101的忙碌,原来这城市的新与旧就在此和平共存着啊!

 
编辑: 李丹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