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蒋介石去世33周年,马英九专门前往慈湖谒陵,他背后的蒋介石铜像原为全台湾最大,在去蒋化风波中曾被割成200多块碎片运往大溪。
历史学家史勒辛格说,“历史是永无休止的争论。”对台湾多年来的“去蒋”运动而言,这句话恰如其分。
“去蒋” :台湾的“文革”
蒋介石和蒋经国治理台湾数十年,留下不少遗迹。把这些遗迹去除,就是“去蒋”。
在社会人心的层面,蒋经国去世20年后,“两蒋”早已不是台湾普通人的生活内容,几乎所有“尊蒋”的礼仪也不复存在。但是,因为政治斗争、“蓝”“绿”对抗的需要,近年来,台湾各地去除两蒋遗迹的行动急剧升级。教材中几乎见不到两蒋的内容,标志性的纪念场馆被改名,大量的蒋介石铜像被拆除,并进而引发“反蒋”和“尊蒋”的社会对立。
需要指出,民进党推动“去蒋”,本意也在于通过当年“白色恐怖”的记忆,诉求于历史悲情,将国民党与“集权”联系起来,而蒋经国是台湾民主进程的开启者,所以台湾 “去蒋”,主要针对蒋介石,涉及蒋经国并不多。
在政治斗争之外,“去领袖化”也确实是台湾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政治制度中去除两蒋的威权的内容,是台湾民主进程中应有之义。诉诸历史真相、还原两蒋作为普通政治人物的风貌,也已经是台湾诸多两蒋纪念场馆多年来的转变了。
如果真如某些评论那样,将“去蒋”称为台湾的“文革”,那么现在的台湾,国民党重新治下的台湾,颇有“拨乱反正”迹象。
8月21日,由国民党执掌的台湾“行政院”正式通过废止《国立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恢复中正纪念堂的“法定地位”。中正纪念堂,蒋介石逝世后纪念其功绩的建筑,一年前,民进党以“台湾民主纪念馆”把其推入历史,现在反过来。
7月,“两蒋”陵寝的岗哨恢复了,去除“两蒋”内容的学校教材正在台湾“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员会”彻底检讨,2亿新台币的预算给了桃园县,作为建设一个“两蒋文化艺术园区”的专项资金。
更早些时,马英九就任“总统”仅一个月后,即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在台湾的一间军校,带领全体学员,再次齐声朗诵“军人读训”:
“我中华民族,雄踞东亚,建国迄今,已历五千年,……自今以后,尤赖我忠勇军人保护维持之,乃克使我国家日益发扬光大,……”
这是七十多年前,抗日战争前夕,蒋介石在国民革命军中的一篇演讲,后来被指定为“中华民国”军队的固定“读训”,将士操练前必齐声诵读。陈水扁废除了它,因为这是“维护威权的教条”。
2007年,台湾“去蒋”最高潮时,高雄的近10米高的蒋介石铜像,一夜之间被肢解;蒋家初到台湾时落脚的“草山行馆”,一把火烧到只剩石墙;“中正纪念堂”的牌匾缓缓降下而“台湾民主纪念馆”缓缓上升时,1949年出生在台湾的朱蕴辉甚至觉得有点悲壮,“一段历史就这样过去了”。
但现在,句号显然还未画上。正如历史学家史勒辛格说,“历史是永无休止的争论。”对台湾多年来的“去蒋”运动而言,这句话恰如其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