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亲历与访谈 纪念活动 本网特稿 重要言论 文献回顾 评论研究 海外声音 对话商谈 经贸交流 文化交流 台湾记忆 历史逸闻 图片
 
 
字号:
老台胞喜看“陈江会”:有欣慰更有希冀

  时间: 2008-11-12 08:52     来源: 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11月10日消息 11月4日,海协会与海基会首次在台湾举行领导人会谈,并签署了海运直航等惠及两岸同胞的四项协议,谈及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此次成果丰硕的访台之旅,在大陆生活多年的老台胞们言语间充满了喜悦与希冀。

  切身的喜悦:这一丰硕成果来之不易

  作为资深翻译家的老台胞陈弘,是电影《云水谣》文学剧本中主人公的原型之一。他在台湾有一个未婚妻,名叫杨惠华,当时两人彼此倾慕,相约陈弘大学毕业后完婚。1948年暑假过后,陈弘在基隆码头与杨惠华分别,没想到再见时两人已过中年。

  经历过如此的生离悲剧,陈老对于此次“陈江会”协议的签订和两岸“三通”的实现充满了切身的喜悦:“这是大快人心的大事,是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两岸关系史上的里程碑。”陈老说,两岸“三通”在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首先提出,在两岸同胞和先后成立的海协会、海基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下,终于达成协议,两岸同胞、工商界人士的迫切愿望马上就要达成。陈老表示,这一丰硕成果来之不易,整整走了三十年,应该倍加珍惜。

  陈老表示,四项协议有利于两岸同胞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促进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两岸经贸成本也会因此降低,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增进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

  陈老表示,以后回台湾会更加方便,又省钱又省时间。之前,他只回过台湾两次,每次都要绕道香港,但今后可以多回台湾看望妹妹和其他家人。“这么方便了,有什么理由不多回去看看?”陈老的语气里,充满了回乡游子般的欢欣。

  前瞻的思考:对台湾人民的工作需要加强
 
  老台胞何标认为,此次陈云林访台签署的四项协议是实现两岸民间大交流的重要条件,没有往来就谈不到交流。何老举例说,一些人想去台湾旅游,但订不到包机座位,因为都被台商订满了。航班增加之后,就会方便许多。另外还有赴台游费用的问题,原本期望每天有三百人会赴台旅游,很多人却因为费用过高和手续繁琐而达不到目标。交通问题解决后,特别是截弯取直之后,航空油料消耗少了,价格肯定会降下来。

  在看到第二次“陈江会”丰厚收获的同时,何老不忘对两岸关系发展作更进一步的思考。他认为对台湾人民的工作还需要加强。很多台湾老百姓对于两岸间关系正常化以及“三通”的重要性还不够理解,有一些受“台独”思想的侵蚀,还会把台湾和大陆对立起来。如何消除李登辉后期和陈水扁长达八年向台湾民众灌输“台独”意识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何老认为,两岸间经济交流、政党交流都很重要,但是文化交流还有待加强。他说,我们虽然都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继承者,但有一些台湾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已经开始产生“失忆”,丢掉了中华文化,我们要想办法恢复他们传统的中国文化记忆,要创造条件,让两岸的文化交流全方位开展起来。以中华文化为基础和纽带,有助于消除一些对立情绪。比如最近福建举办了两岸合唱节,通过合唱的形式密切两岸的文化交流,贴近两岸人民的心,非常成功。

  共同的希冀:希望台湾当局放宽回台限制

  在采访中,陈弘和何标两位老台胞都共同提到了一个希冀,就是希望台湾当局对老台胞回台的限制放宽,使得他们能够尽早回故乡探亲、扫墓。何老表示,虽然现在实现了“三通”,但他们还是不能随心所欲回台湾,因为台湾当局现行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规定,台胞回台探亲,必须在台湾有二等亲以上的亲属,即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像何老这样八十多岁的老台胞,基本上连三等亲都没有了,要回台湾有很大的限制。何老说,除了在大陆的老台胞,还有很多两岸人员往来交流的限制需要破除,他希望加快这一进程,让老台胞能自由地回乡。(贺晨曦)

 
编辑: 齐晓靖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