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黄埔军校在南京

时间:2008-08-04 10:07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军校因校址改变,在大陆有黄埔、南京、成都三个时期。有9期在南京入学或毕业的学生,即五至十三期,是黄埔军校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

     蒋介石视“黄埔系”为人力资源宝库,非常重视黄埔军校的建设。1927年4月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定都南京后,5月就开始筹备以原广州黄埔军校为基础的预科军官学校,并成立了筹备委员会。8月12日,蒋介石下野,筹备工作也就停顿下来,直到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后才又重提由广州向南京迁校之事。同年3月16日,新军校本校在南京正式成立,定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蒋介石任校长,李济深为副校长,何应钦为教育长。

     军校成立后,在教育体制和人事安排上较原黄埔本校有所改变。1929年7月,军校采用委员制,校务委员是蒋介石、胡汉民、吴敬恒、冯玉祥、阎锡山、何应钦、李宗仁、李济深。何应钦为常务委员,张治中为教育长。同时,对一些旧制度作了调整:

    (1)校长办公厅改为总办公厅。

     (2)教育部和训练部合并为教育处。

     (3)管理处改为总务处。

     (4)军械处改为军械科。

     (5)编译处改为编译科。

     (6)政治训练处改后隶属于校本部。

     (7)经理处和军需处按原体制不变。

     1933年6月,又恢复校长制,并在校长以下设校务委员会。蒋介石为校长兼委员,其他委员较原人选略有增减。军校自第八期开始,又增设高等教育班、军官补习班、军官训练班,并受委托代训空军、海军、军需、军医、兵工、测量、兽医等人伍生,后又成立空军营。1937年春,张治中辞去教育长职。5月,由陈继承继任。这时军校已有相当规模。12月,日军占领南京前夕,军校辗转进川,校本部迁到成都。黄埔军校在南京时期随告结束。

     在南京时期,各期入学、毕业情况简述如下:
 
     第五期:

     系于1926年3月将原已编入第四期而没有升学的入伍生组成,在广州黄埔入学。本期学员最初为第五期入伍生第一团。7月,又成立第二团。该期入伍生炮兵团、工兵营、迫击炮连,曾随师北伐,战绩卓著。该期于11月升学。

     1927年8月,在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共计有学员2418名。

     第六期:

     本期是黄埔军校南京时期首批学员,于1928年3月举行开学典礼。4月13日,杭州第六期学生1026名来南京,与在校考取生和长沙分校、武汉分校、学兵团、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学员合并,共计2269名。除长沙分校学员编为第三大队外,其余混编为步兵第一、第二大队、炮兵大队、工兵大队。暑假后,步兵第三大队毕业离校,又将宣传队和黄埔本校学员编入南京本校。同时,第十四、第四十四军军官讲习所学员也并入南京本校,编为步兵第四大队。并入交通技术学员编为交通大队。并入第二十六军军官团、编入辎重区队,属炮兵大队。

     本期学员共计3534人,于1929年5月期满毕业,称为第六期第一总队。以此与黄埔第六期第二总队相区别。

     第七期:

     以1928年初浙江国民党省政府在杭州设立的军事训练班为基础,其中收容黄埔学员1000余人,编为第三大队,除第一、第二大队属于第六期学员外,第三大队即第七期预科生。稍后,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军官学校的学员,送杭州改编,也同属第七期预科生。

     1928年冬,该期预科生来南京升学,分步、骑、工、辎重等科。1929年10月,曾奉命去武汉执行任务,分驻各地,教育因此停顿。11月返校补课。12月底毕业,共计有学员852名。称为第七期第一总队。以此与黄埔第七期第二总队相区别。

     第八期:

     本期在教育体制等方面与以往有很大不同点。

     一是该期于1930年5月成立的入伍生团,其组织虽与普通编制相同,但又与普通步兵团不同,在各连设尉官班长,也是以前入伍生团所没有的。

     二是自本期开始,延长学员在校修业时间为3年,第一年为入伍生教育,使其对军队生活有所了解。第二、三年为学员教育,学习各兵科将校官必要的知识和指挥能力。

     三是从1931年起,军校改传统的苏式和日式教育为德式教育方式,蒋介石曾经专聘德国顾问来校讲学,如总顾问鲍尔,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礼培尔,德国原国防军总司令塞凯特,德国将军魏资尔等,都曾为军校出谋划策。

     1932年3月,武汉分校第八期学生总队并入南京本校,为第八期第二总队。本校生为第一总队,1933年5月毕业,计有学员505名。第二总队于11月毕业,计有学员1240名。该期毕业生共计1745名。

     第九期:

     该期学员主要来自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绥远等地。1931年3月入校,翌年5月升学,1934年5月毕业,共有毕业生654名。

     第十期:

     本期经两次招生,先后于1933年9月进校,编为入伍生团。后又将备取生成立为入伍生预备班,修业时间延长半年。入伍生团毕业生有940名,分为步、骑、炮、工、交通等科,1936年6月毕业,称为第十期第一总队。预备班的毕业生共有621名,分科与第一总队相同,1937年1月毕业,称为第十期第二总队。该期共有毕业生1561名。

     第十一期:

     该期学员主要来自北平、洛阳、汉口、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有正取生700余名,编为入伍生第一团,称第一总队。备取生编为预备班,为第二总队,修业期延长半年,先后于1934年9月入伍。第一总队于1935年11月入伍期满,分发各部队实习三个月,于1936年1月升学,1937年8月底毕业,分骑、炮、工、交通等科,共计有605名。第二总队于1937年10月毕业,共计664名。

     本期共有毕业生1269名,是黄埔军校在南京时期的最后一批毕业学员。

     第十二期:

     1935年9月28日在南京入伍。共有652名。11月11日,要塞炮校的103名学员转入本校。1936年9月9日分科,步兵4个连,炮兵1个连,工兵1个连,通信兵1个排。1937年1月8日升学,为第十二期学生总队,共计740名。1937年底迁移,1938年2月毕业于武昌。

     第十三期:

     是南京时期最后一批在南京招收的学员。1936年9月1日入伍,共计1490名。1937年11月升学,为第十三期学生总队,共计1446名。升学不久,因日军侵犯南京,军校也由南京西行,经江西、湖南、湖北进入四川。1938年9月16日毕业于四川铜梁,共计毕业生1412名。

     此外,在南京招考的还有第十四期入伍生,分别于1937年10月之后在南京入伍。1938年11月和1939年9月分别毕业于四川铜梁。累计有毕业生2179名。该期学员在南京没有升学,故不能算入南京时期黄埔军校生。

     南京时期的黄埔军校对研究民国史、国民党史有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编辑:杨丽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