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日军作战线
日军现有战力强大,但资源不足,战争潜力不大,同时又要对苏俄备战,若能在对中国使用武力之初集中优势兵力,在最短期间内击灭中国武力,在列强不及干涉或援助前,迫
中国屈从媾和,则日本可收速战速决之效果。以日军在东北经营多年的情势来看,日军初期目标以指向平津最为容易,但攻陷平津不致於迫中国投降,如果日军能在夺取平津後,利用华北利於摩拖化部队和炮兵活动的地理形势,迅速沿平汉铁路南下,指向汉口,另以一部兵力由广州沿粤汉铁路北上,指向武昌,一旦南北日军迅速师武汉,则可迫使中国东西隔绝,使中国长江中下游最富庶地区的人力物力无法迁向川,中国即无法实施持久作战,同时日军可捕捉中国军队主力於平汉粤汉铁路以东地区,日军即可运用强大火大兵力击败战力不强又失去补给线和无有利地势可利用的中国军队。
中国现有战力不强,欲对抗日军的速战速决,只有利用中国其他优异的条件,采用持久消耗战略,避免过早和日军决战,同时消耗日军战力,并积极培养战力,等待日军攻势顿挫时再改采攻势以歼灭日军。虽然孙子兵法有云:兵贵胜不贵久。实施持久消耗战,对中国将造成重大的伤害,但因中国具有众多忠勇的人民和广大优越的地势这两个客观条件,能不畏惧敌人的杀戳,并能以空间来换取空间,和利用优越地势来阻止敌人前进。
由前述日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路线分析,可知,中国欲实施持久消耗战,就必须使日军不能过早由南北夹击而控制武汉,那就必须改变日军的作战线方向。淞沪战初期日本自国内先派遣五个师团至上海作战,陷於苦战後又将华北平汉铁路线作战的日军两个师团及一个支队南调上海作战,而於十月初,日军将主作战由华北移至上海方面。同时循平汉铁路南下的日军受到山西中国军队重兵於侧背的威胁,而兵分路进兵山西,因而延缓日军南下速度。
淞沪战结束後,日军於民国二十六年十一十二月攻陷上海南京。其後日军由於受到徐州附近中国军队主力的吸引,而於二十七年叁月与中国军队发生徐州战,之後,日军主力循长江南下,而於二十七年十月底攻陷武汉,日军的主作战线即成东西向,武汉虽然失守,但日本却从此失掉赢得战争胜利的机。淞沪战虽使中国付出伤亡高达叁十万人以上的代价,但却在影响日军作战线上扮演关键的角色。
二、中中国军队队的强韧战力,激发了中国全国抗战的热衷决心,同时各省地方军人看到中央军勇敢牺牲,也消除了保存实力的观念,争先赶到上海参加民族圣战。
结 论
正确的战略指导为获得胜利的根本。战略上的成功远比战术上的成功还要重要,而战略上的错误,亦非战术上的成功能加以挽救。日军在沪战的胜利系战术上的胜利,但从此在态势上即不利於日军,日军後来虽攻下武汉却失掉胜利的机。楚汉相争时,项羽七十二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败在刘邦的持久游击迂回战,而在垓下被围歼。二次世界德苏战争中,希勒特将主力指向两翼却不直指莫斯科,德军虽在南方基辅打胜仗却逐步步上败亡道路,刘邦和史达林在初期战术上均失利,即一直打败仗,但却赢得胜利。
(来源:新浪网)
编辑:齐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