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参加过“七七事变”的二十九路军抗战老兵崔金品,准备赴北京卢沟桥参加“七七事变”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崔金品是河南项城市官会镇人,今年90岁,是当年在卢沟桥抗击日军发动“七七事变”的二十九路军大陆健在的老兵之一。 中新社发 杨正华 摄
2007年7月7日。古老的卢沟桥迎来了9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
历史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张可宗、马步先、孙敬生、崔金品、赵金典、李鸿斌、沈甸之、吴江平、赵新立……他们是当年驻守卢沟桥一带坚决抗日的原国民党第29军士兵。
70年前的今天,就在这座桥上,这些当年青春勃发的年轻士兵,和他们守卫宛平城的第29军战友们一起,面对侵华日军的悍然炮击,奋起反抗,打响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卢沟桥上的五百石狮目睹了这些抗日勇士的勇敢和血性,宛平城墙的累累弹坑见证了这些抗日勇士的不屈和忠诚。一座800年历史的石桥,背负着国殇民难,也承载着一支抗日军队的光荣与骄傲。
70年过去了,当年在卢沟桥上决死奋战、抒写抗日豪情的那帮铁血汉子,大多已走入历史的记忆。今天,在“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纪念日,9位从当年卢沟桥战火中拼杀出来的抗日勇士不顾年事已高,从重庆、河南、江苏、天津和北京等地赶来,共赴一个祈盼了70年的生死约定。
度尽劫波兄弟在。9位已是九旬上下的抗战老兵颤颤巍巍地拥在一起,干瘦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泪水,从他们深陷的眼眶里恣意流出。
这是一幅让亲临现场者无法不为之动容的画面——卢沟桥上,9位亲历“七七事变”的抗战老兵一字排开,列队,报数,立正,敬礼,向在70年前牺牲的战友们致敬,向战死沙场的原29军副军长佟麟阁将军和原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将军致敬。多少往事都已消失在历史烟云里,惟有这段国殇不能忘却,它已融入死者的生命里,镶嵌在生者的记忆中。
这是一串让聆听者为之震撼和感动的音符——9位头发花白的抗战老兵伫立卢沟桥头,放声高歌原29军军歌(歌词正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没有伴奏音乐,但9位抗战老兵慷慨激昂的神情,深深感染了现场的观众,有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
“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忘记发生在卢沟桥上的这场战斗,不要忘记那些在抗战中舍身赴难的中国士兵。我们都老了,但是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后辈们,我们对得起脚下这座石桥,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对得起中国军人这个称呼!”88岁的抗战老兵张可宗声音洪亮地告诉记者。
此刻,记者想起了美国二战名将麦克阿瑟的那句名言:老兵不会死去,只会慢慢消失。同样,岁月的风刀霜剑可以将这些步入风烛残年的抗战老兵卷入历史深处,但是他们毁家纾难、御辱抗敌的民族魂魄却会永驻国人心中,一如卢沟桥上那五百头经历800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的石狮!(解放军报北京7月7日电/丁增义)
(来源:新华网)
编辑:齐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