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字号:
左小蕾:实现持续回升仍需政策呵护

  时间:2009-04-29 11:07    来源:中国证券报     
 
 

  按说一季度的数据一般不具有年度平均的意义。不过今年特殊的政策因素,使得一方面一季度数据对判断全年经济的趋势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数据提出的问题,对政府下一步的调控政策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总体来说,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发布的一季度相关经济数据,可谓喜忧参半。GDP6.1%的增长比国内外的预期要好,增强了全年恢复更稳定增长的信心。几个领先性经济指标,如采购经理人指标(PMI)、电力生产和需求、银行新增贷款等,从不同的角度发出经济增长回暖的信号。同时,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呈中性贡献状态。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则成负贡献状态。

  笔者认为,一季度各类数据所发出的信号比较复杂。一部分给经济增长恢复带来信心。一部分指标显示了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制约因素,不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增长的恢复可能不具备稳定性和持续性。

  应密切关注三个问题

  一季度数据提出的第一个问题,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拉动的。PMI指标的领先性和银行新增贷款,主要表现在对制造业原材料的投入和资金投入的经济活动方面。结合一季度的28.8%投资增长,上述指标帮助我们作出判断,投资推动是经济在未来三到六个月回暖的主要动力。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从企业利润37%的负增长来看,投资的增长,主要源自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因为在利润下降的预期下,民间资本的投资意愿不会很高。这可能成为制约经济稳定增长的瓶颈之一。

  第二个问题是,贸易顺差今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为负。出口数据连续几个月的负增长,使得贸易顺差大幅下降。预期今年国际经济的形势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国际贸易,特别是出口形势不能太乐观。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刺激国内的消费,可能是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的最大的空间。在投资大涨,出口大降的形势下,只有消费增长存在空间。所以消费的增长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能否较快恢复的关键。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货币政策。一季度数据产生了一些相互矛盾的担忧:PPI和CPI双双负增长,似乎增加了降息的空间。但是货币供应量的空前增长,引起货币政策可能改变来遏制通胀的猜测。货币政策的取向对于当前的通缩和将来的通胀,乃至经济增长态势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编辑: 肖燕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