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台商赶搭TD-SCDMA列车
字号:
3G发牌将启动通信市场2000多亿硬性投资

  时间:2008-12-05 14:41    来源:人民网     
 
    通信产业链迅速崛起与科学发展令人瞩目。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日前表示,目前发放3G牌照的时机基本成熟,未来将通过3G来扩大投资。业界预计,3G发牌至少将启动通信市场2000多亿的硬性投资,并拉动超万亿投资。另据了解,中国电信现正推行全新的CDMA定制手机规范。在通过检测的两批CDMA手机中,国产品牌居多。

    在三十年信息化大潮中,从闭关自守到引进技术,改革开放为民族通信信息产业绽放出巨大空间。从形成支撑国内运营业的力量,到跨出国门,以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先进的通信信息技术领域争得话语权,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生动体现。而今,站在的新历史起点上,通信信息产业链眼下的增长方式转变和未来的科学发展更值得深思。

    通信制造业的崛起

    在国内通信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回首三十年足印,产业跨越的“三部曲”——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巨大中华”群体突破为标志性事件,崛起一代民族品牌。

    20世纪80年代,全国上下电话网所用的设备,均来自7个国家的8种不同制式机型。国外垄断国内的格局直到以“巨大中华”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崛起,才划上句号。它们自主开发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已达世界先进水平,由此成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代名词。

    而今,整个国内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早已不止区区四家规模。中国电信不久前宣布了500万部CDMA手机的定制集采结果,三星、中兴、华为、海信、宇龙酷派等传统CDMA手机前五强成为前五大中标企业,参与竞标的机型多达76款,之后进入中国电信定制产品库的机型还有100多款。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前景迅疾被看好。

    产业链的壮大

    这仅是通信产业链的局部。放眼整体,电信产业内市场主体的生存法则与商业模式变革也在三十年的长河中滚滚向前。今天,中国电信已经正式推出融合WiFi功能的“无线宽带”套餐,相关CDMA无线宽带上网的新资费政策也陆续跟进,力求以CDMA最具优势的上网卡业务为突破口。这不仅将对我国未来电信业的竞争格局将带来深远影响,我国手机市场乃至整条通信产业链变革也将迈上新台阶。

    回顾历史,推动电信产业发展,并最终促成产业链变迁的有三大动力。

    首先,两次技术革命的推动功不可没。第一次通信技术革命——电话技术革命不但带来了我国电信网络的超常规发展。第二次通信技术革命——数据技术革命,推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金融、海关、财税、工商等部门利用公用数据网组建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互联网、城域网、接入网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电子商务、多媒体业务、手机上网等新业务层出不穷,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进入高速成长阶段。其次是竞争加剧。电信运营市场的体制改革与三次企业重组,初步形成了市场主体激烈竞争的局面。再次,电信业的发展使消费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用户需求成为推动电信产业链变迁的重要因素。

    而今,中国电信传统产业链已经打破。产业升级,加入了内容服务提供商、分销商、虚拟运营商、娱乐服务提供商等参与者,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电信、增值电信、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内容提供、应用服务在内的更加广泛紧密的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制约、互动发展的新格局建立协调的产业链生态圈。

    产业链的融合

    曾经较为基础和单一的电信产业链,通过交错式的融合正在向应用层和复杂化的生态系统方向演进,而争夺这个生态系统的整合者地位将成为未来运营商、服务及内容提供者、设备商、IT厂商以及娱乐产业的战略重点。

    全球范围内,产业融合已经成为通信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伴随终端的变革,原有的硬件、软件、服务和内容等公司都开始跨越产业链的多个环节,颠覆原有的产业边界,由此大大推动移动互联终端发展。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前景广阔,终端应用的集成和兼容性成关键。

    在这一大背景下,重组后的三大全业务运营商加快了整合移动和固网业务的变革。产业链各厂商也厉兵秣马,无论通信网络设备商、软件开发商还是通信终端厂商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转型,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间的合作成为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共识。

    从现状来看,不同主体间跨领域的业务融合步伐正在加快。微软和中国电信上月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在中国共同开发基于微软最新发布的新一代Windows Live服务平台上的联合品牌Messenger即时通信软件。本届通信展上,联想TD900手机采用展讯的移动多媒体核心芯片方案。中兴通讯也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TD网络的家庭网关。

    从未来的融合趋势来看,将现有通信网络逐步发展成为适应性更强、更有效节约成本的全IP网络,以更好地实现固移融合是运营商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
 
编辑:胡珊珊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