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专访
 
 
参展“花博会”台商:两岸农业合作潜力无限

  时间:2006-11-23 10:00    来源:     
 
 

    台南市金龙食品商行的谭文龙(左一)在推介杏仁粉,这 是用他自己发明的小型研磨机磨出来的,更加细腻。

    今年花博会台湾馆再度亮相,依然火爆。两天来,记者遍访参展台商,深切感受他们对两岸农业交流合作“更上一层楼”的期盼。

    利益是共同的

    “你好啊,我们又见面了。”时隔一年,再度相逢台湾馆,今年又来参展的几位台商一下子就认出了记者。除了熟悉的面孔,记者还发现了熟悉的招牌,如“南投县埔里青草生产合作社”。正当记者询问去年那位先生怎么没来时,展位前的一位女士笑了起来,“你还记得啊?那位是我的先生,这几天正好温州也有个展销会,这边就叫我来了。”这位祖籍河南的田姓女士介绍说,去年参加花博会后,感觉不错,今年就又争取了一个展位,没想到展销的筋骨草膏仍然很受欢迎。

    台湾馆组织者之一——台湾云林县农会特产推广中心会长王坤龙告诉记者,由于展位有限,今年很多想来大陆看看的台商都来不了,“大家为什么这么急迫?还不是看好大陆广阔的市场前景。”

    诉求还有很多

    众多台商普遍反映,大陆消费者对来自台湾的产品有两个感受:品质不错、价位太高,因而,有些展位是“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对此,他们解释道,这一方面是由于产品生产成本高、台湾消费水平相对高于大陆,但另一方面是目前进入大陆市场的“成本”较高所导致。展销台湾独特的古坑咖啡的王坤龙介绍,他已经在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设立了经销点,但目前货还是要经转香港运过来,这极大地增加了运输成本,“一袋咖啡在台湾卖50元,我在大陆就要卖100元,而赚的利润是一样多,因为多出来的都被运输成本、关税、营业税等占去了。”

    记者提及为什么不经过厦金航线进货,王坤龙说,这比较适合小规模的货物运输,因为所用的货船相对较小,至于大宗货物,即使走这条航线,又是上飞机,又是装货船,成本也难降下来。“所以,实现直接‘三通’最好,对大家都有好处。”

    经验可资借鉴

    与去年一样,今年台湾馆里有几家参展台商仍是打“农会”、“合作社”、“产销班”等招牌,如台南市农会、古坑乡农会、南投县埔里青草生产合作社等。

    “采访我的记者几乎都会问,农会有什么作用啊?”云林县农会特产推广中心王坤龙会长介绍说,在台湾各地都设有农会,农民可以自主加入。农会设有辅导科、推广科,为农民提供生产、销售、技术服务,还办家政班,提供像炒菜、照看孩子这样的家政服务。此外,农会还设有加工厂,收购农民种植的作物进行深加工,而且,万一市场行情不好,他们会以保护价收购。同时,农会还可以代表农民向政府部门争取资金,支持新品种、农技推广以及建设厂房等。此外,农会本身还设有金融机构——信用部,向农民提供贷款。

    有别于农会,合作社、产销班则直接介入生产销售。台中县全信农特产品推广中心萧元胜介绍道,合作社、产销班根据种植作物的类别而区分组建,如番茄产销班、梨子产销班。产销班实行产销合一,一般有十多个人,一部分是耕作人员,一部分是行销人员,还有农技人员进行科技推广、辅导,带动农民开发农产品等。

    “台湾农业能获得大发展,比较先进,农会的作用功不可没。”王坤龙说。(记者段金柱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芳翼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